格式:书名 - 阅读时间 - 理由 (对你的影响)-经典句子 (可选) 想多看些书,虽然同样的书对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的影响不一定相同,但至少还是可以有所借鉴的。望坛子里的小伙伴们不吝赐教~ Thx!
小学语文课本。
直到今天,以及在可预测的未来,我都在享用它教给我的中文语言文字能力。 直到今天,以及在可预测的未来,我都在努力摆脱它在幼年灌输给我,已经成为我一部分潜意识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奴性,共产主义等人类文明的糟粕。
当然这算不上什么推荐,大家都读过。
影响最大的一本很难说。每天花在地铁 2 个半小时,基本都是用 Kindle 看书,最近看的两本书是芮成钢的《虚实之间》和阿伦森的《绝非偶然》都蛮不错的。读书不一定要读好书,什么书都可以看看,不要带着功利去读。
《十万个为什么》 不过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丛书。 整个童年时代,最大的爱好就是天天宅在家里一遍一遍的看书里面的各种对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知识,然后在大人面前显摆,用书里面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这个世界。
《故道白云》一行禅师著作。叙述佛陀的传记同时很浅显明白的解释了佛法。整本书看起来如沐春风。影响就是让我明白了 诸行无常 和 诸法无我。
佛陀把碗拿在手中,望着阿难陀。“阿难陀,在形成这个碗的错综交集原素中,你见到有水的存在吗?”
“我见到,世尊。没有水,陶匠便没法搓成陶土来造成碗。”
“正是,阿难陀。虽然我们曾说碗是空的,但看深一层,我们可以看到碗里实有水的存在。碗的存在,是不赖水的存在。阿难陀,你又可以见到碗里有火的存在吗?”
“可以,世尊。造碗的过程,是需要火来完成的。看深入一点,我见到火和热力的存在。”
“你还见到什么?”
“我见到空气。没有空气,火便没法燃烧,而且陶匠也没法生存。我见到陶匠那工巧技熟的一双手。我见到他的意识。我见到烧陶瓷的烘炉,和炉里堆着的柴薪。我见到那些木所来自的树。我见以领树木生长的雨水、阳光和泥土。世尊,我可以见到令这碗生起的千万相互切入的原素。”
“好极了,阿难陀!观想这碗,便可以见到导致它存在的所有互依的原素。阿难陀,这些原素,是在碗内和碗外都存在着的。你的觉察,也是其中之一。假若你把热力回归太阳那里,把陶土回归大地,把水回归河里,把陶匠回归他的父母处,又把柴木回归林树,那碗还会存在吗?”
“世尊,那碗不能再存在了。如果你把所有的原素都回归它们的本源,碗是不能再存的。”
“阿难陀,观照缘生之法,我们便知道碗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只可以与其他一切法互依而存。一切法都是互相依赖以生死存亡。一法的存在,代表着所有法的存在。一切法的存在,代表着一法的存在。阿难陀,这就是相互之间切入和相互之间存在的原理。”
“阿难陀,相间切入的意思,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例如,我们看见碗时,可以见到陶匠,看见陶匠时,又可以见到碗。相间存在的意思,是‘此是彼’,‘彼是此’。例如,浪花就是水,而水也就是浪花。阿难陀,讲堂里目前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但这只是从一个角度而言。实际上,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这讲堂也不会存在。因此,阿难陀,当你望着这空无一物的讲堂时,你应该可以见到市集、水牛和和村落的存在。没有‘此’,便没有‘彼’。‘空’(sunnata)的真义,就是‘此是因彼是’。”
比丘们都在全然的静默中聆听着。佛陀的说话,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过了一会,佛陀又再拿起那空碗,说道:“比丘们,这碗并不能独立存在。它在这里,是有赖所有其他非碗的存在物,如泥土、水、火、空气、陶匠等等所至的。一切世法也如是。每一法都与其他法相互而存。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循着相间切入和相间存在的原理。
“比丘们,深入细看这碗,你们便可以见到整个宇宙。这碗里含藏着整个宇宙。只有一样东西是这碗所空缺的。那就是个别独立的自性。个别独立的自性又是什么?它是全不倚靠其他原素而可以独立存在的自体。没有一法是不倚靠其他法而存在的。没有一法具备着独立的自体。这就是‘空’的义理。‘空’是指空无自性。”
《明天的科学》——启蒙吧,儿时对科学的向往大概由此引发 《讲故事学作文》——懂得了言为心声,看过这本书以后可以有效的抵制各种“作文选” 其实还有很多,上述对童年影响很大......
我能说是《八仙全传》么? 看的时候年龄很小,看了好几遍。 到现在我才发现我这些跟道教教义很相似的人生观是起源于那本书。
主要有: 1、注重修身养性; 2、相信善报、善缘; 3、追求心灵的自由,相对有些避世;
每个人口味都不一样,所以理由什么就不多说了~ 其实还有很多喜欢的,鉴于只选一本,于是就这样吧……
技术方面: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 互联网:黑客与画家 摄影:瞬间的背后
时间简史,量子物理史话。。。把世界观扩大了,对个人境界提升的话,理论物理还是优于灵修什么的。。。自己了解自己和所处的世界所领悟出来的价值观比看书得到的更纯粹。
@hayate 科学研究到最后也就是证明哲学的一个观点,只是人们不愿相信先哲的一些观点非要去验证罢了,牛顿最后投向了神学的研究,爱因斯坦最后相信佛学,“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出自 1954 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
<反经> 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其所终,从物如流而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所率也。虽不能尽百善之美必有所处也。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也;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也;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也。知既知之,言既得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宝贵不足以易,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