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p 实现加一操作 at June 26, 2014

    这个就是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好吧我承认我在扯淡。

    推荐这个 http://hi.baidu.com/xiangxuehai000/item/30b7583024bd02c91a9696c6 觉得可以考虑下重命名试试。 比如把 zero 改成 zero-time-operation?

    倒是觉得这句话很牛逼“算法可计算函数都是递归函数“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hQqthbqY96AAqUkUJWevU8k7Qr6At1cnDHavhiioUdyvCQyYurfRK3DW1D6yhdofx9VtzniqFDPh_R-8KogAJK

    觉得递归,就是定义了 0,然后定义了 1,再然后再在上面构建加法,乘法什么的。这个是不是就是丘奇数的意义?我不知道。。。

  • 亲自试了下,觉得除了有人上千推一下,几乎没有危险。穷人,没相机,不知道那个相机是不是重的离谱。

    收腹抬腿是个过程,当感觉重心快没了的时候,你自然会停下来。当然也不排除直接用力过猛的可能性。

    by the way。这个动作练腹肌非常好!

  • 玩过 tricking(比较安全的极限运动)的飘过。

    一般在做危险动作的时候,要么是有很大的把握,要么是防护措施做的很好。

    如果说极限运动危险,那么至少要拿到数据,比如极限运动者的死亡率和普通人的死亡率的比例。或者同开车比较。

    再者,如果我有朋友干预我的喜好,我只能说呵呵。

  • #8 楼 @appell 我算是在用吧,但还没上线。 有些东西没有,但目前没怎么遇到过坑。

  • #1 楼 @yanguango thanks #2 楼 @Alexander 。。。我觉得我还是不碰这个东西的好。 #6 楼 @rasefon 好吧。。。

  • #46 楼 @crazyphage 我小白一个。。。什么都不懂。还比较笨。 觉得语言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需要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

  • #44 楼 @saiga 用了一段时间 clojure,感觉只有一个,我的智商不够。

  • #5 楼 @6233843 :) 我给出证明或者代码好了。。。不好意思。我实在是太懒了。。。

    觉得这个算法可以补救下。。。但不确定是不是你想要的。。。 假设一共有 6 个人,分为两组。 前面是一样的。现在假设“树”已经生成完了,放在一个数组里。

    觉得可以这样分组。 [1,2] [3,4],[5,6]

    对于 [1,2],用随机方法,决定是把 1 放在第一组,还是第二组,以此类推。这样就有了随机性。

    简单来说 k-means 就是定义了“距离”,距离近的就放在一组里面。k-means 需要组数作为参数。还可以定义权重。

  • assert_select ? 楼主找找吧,我就知道一个这个。。。

  • #2 楼 @imlcl 觉得是不是 random 一次就可以了?

  • 觉得首先要准确定义“随机”这个概念。

    如果“随机”的意思是说,每组内,有属性 A 的一样多,有属性 B 的一样多。

    先按地区,分成三个数组 A1,A2,A3 对于 A1,按照 M,N,O 分组。

    这样就能展成一个多叉树。叶子节点是数组,数组内的元素含有相同元素。

    把所有叶子节点连在一起,变成一个数组 A_final

    假设分为 n 组。

    对 A_final 的 index,做摸运算就 ok 了。

    似乎能行。。。我再想想。

  • 发现我光顾着扯淡了,没正面回答楼主的问题。现在回答下。 我一般都会写测试,覆盖率应该有 60% 以上。除了状态极好的情况下,才会 tdd。但我会补测试。

    哪有那么多人愿意 TDD 的。。。

    有个图灵奖的获得者,说,写测试的难度是写代码的两倍。

    不严格的 tdd 只要测试和代码可以交叉进行。

    测试学习成本也不低,要学习一些概念,怎么写测试用例,怎么 stub(没 stub,根本没办法 TDD),在什么时候 stub。很多东西要学。

    而且 TDD 乎还要配合下 BDD。BDD 尽可能的确定下需求,然后再 TDD。

  • 求高效算法 at May 28, 2014

    先分组,1-9 做组 1 10 - 19 组 2 ...... 100 - 199 组 3

    满租的情况 对于没一组,1 开头的有一个公式,非 1 开头的又有一个公式。。。

    不满租的情况 组内所有数除以 10,记 1 知道可以填满某个租,用公式计算。 余下的重复这个过程,知道为个位数。

    应该是可以。。。

  • 嘿嘿!

  • #14 楼 @chenge 当然是真的拉,我们真的是站着开会的!!!哈哈。

    由有经验的人估计难度,似乎要更靠谱一些!

    不希望啊。 不过我们还好了,进度真的完成不了的话,可以延期,可以商量。

    压力,难度,还是需要的,但太大,太多了,就不好了!

  • #12 楼 @chenge 觉得敏捷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站立会议,而站立会议中的一项,就是以投票的方式确定项目的难度。难度过高,或者存在分歧过大,就要拆分或者讨论。

    还有一些补救的办法,比如远远超过预期,就要重新讨论。

    人应该更擅长做小计划,而非大计划。

  • 觉得就是效率问题。这些方法不仅在软件行业存在,在别的行业也存在。

    比如第二条。有人发现美国的工人没有日本的工人效率高,然后就研究为什么,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日本人允许员工换工作(想不起来是在哪读的了)。 人其实很讨厌做“重复”的事情,人每“重复”一次,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环境安静 一般来讲,人在安静的环境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当然也只是一般情况。而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影响效率最重要的因素。

  • 求解答,敏捷和甘特图的关系?

  • 顶!

  • 更喜欢 underscore,觉得 each_with_index 比较麻烦。也更喜欢函数式的方式。

  • Ruby 的机器学习例子 at May 19, 2014

    觉得用 ruby 完全没有优势啊。。。

  • JavaScript cheat Sheet at May 19, 2014

    #8 楼 @zhangyuan 忘了改了。。。

  • JavaScript cheat Sheet at May 18, 2014

    #5 楼 @saiga 确实。。。多谢指正! 可以具体说一下嘛?thanks。

    NaN == NaN; false ...

  • #21 楼 @zealinux 可能是这本书吧?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726323/

    想说几点

    1. 很多牛人都经历了一万小时的努力,变得很牛。但不见得努力一万个小时,就会很牛。
    2. 一万小时,指的是精深训练。精深训练首先是是那种不很舒服的训练,有难度,但难度有不能过高。一流的运动员,觉得一天能有 4 个小时这样的时间就谢天谢地了。既,并非所有时间都能算在这个一万小时里面。
    3. 这本书的例子,多数和运动,音乐有关。而且基于髓鞘质,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情重复多了,就可以做的更好。和运动有关的,很多都需要反复的重复。但和思维有关的,似乎更注重方法(当然这些基于我的了解,很可能是错误的)。
  • 支持 do 和 end,还可以像 python 一样把函数当参数传。

    方程定义很变态,比如f(x) = x + 1

  • @ruby_sky 哈哈 确实。

  • 大家怎么看 RSpec? at May 07, 2014

    #9 楼 @shangrenzhidao 耦合度高了不好写测试,方法复杂了不好写测试,参数多了也不好写测试。 应该是吧?

  • 大家怎么看 RSpec? at May 07, 2014

    先写测试。 如果你先写代码,再写测试,会非常蛋疼。所以有人提出了 TDD。 TDD 大体也可以有两种,严格的是就是测试在代码之前。不严格的就是代码和测试并行,既测试在写完一段代码不久后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