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create 属于一次性操作,所以没有将其作为 task 放入 deploy 中。"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有困惑过,Cap 团队回答过,是因为安全问题,它们不想将这个操作放在 Cap 的任务中。
公司也是用 Tower 的,所以我每天都会用到,一般任务就是纯文本,外加 Paste 上去的 HTML
文档会用 Markdown 多一点
感觉这个编辑器不好用,不大智能,具体原因,我现在一时忘记了,有几次惹我很生气,等重现时,再来回贴
不过赞开源
谢谢分享,更好有用
可以参考 Netflix 之前比赛的算法,如果按你的情况,可以将 不同 url 按访问次数用户组成一个 Matrix,rating 相当于访问次数,其它则是 url,组成一个 matrix,这样就和 Netflix 的 Matrix 差不多,然后用 SVD 分拆,省略部分 column 后,用一个新的用户,对其作 cross product 运算,计算夹角大小,夹角最小的,就是对应口味最相近的用户,找到相近用户后,取其用户的网址就是推荐网址
user_id, url, rating 1, www.google.com, 113 1, www.gmail.com, 110 2, www.ruby-china.com 119 2, www.stackoverflow.com 120
Ruby 版代码在这里
http://www.igvita.com/2007/01/15/svd-recommendation-system-in-ruby/
补充一下楼主,linalg 这个库一直在 Mac 下装不了,如果你成功装了,麻烦告之步骤,谢谢
You're the KING, you're the GOLD,程序员最高荣誉 :-) 多谢分享
文中举例的 create.js.erb
这种写法,我以前也试过,但总觉得不舒服。原因是,本来我的 callback 全部写在 CoffeeScript 中,现在要将 call back 分离写在一个 erb/js 文件中。代码就不集中在一齐了,请问你感觉是如何的?
后面的两种解决方法,感觉都不大好,但能用。
返回 JSON,然后用 JS 的 Template render 就是 DHH 反对的方案 (这个上面已有讨论)
直接在后端 render partial template,然后 JS 获取后在依业务改变页面数据。
还用,如果用 create.js.erb
,部分 JS 就不能 precompile 了,也不能用 CoffeeScript。总觉得 JS, erb 混写很恶心,我的 vim 都认不出来。
一年前面试过,没拿到 Offer,能力太菜,现在也不行。
我只认识德国的程序员,简单讲一下
做事严谨程度不一样,所以写程序,文档说明,项目计划,所有东西都非常细致,只能讲这是文化差异了。
英语水平不是同一级别,虽然我们和人家都不是以英语为母语,但在欧洲英语新一代人非常普及,所以在阅读速度不是同一级别,在寻找技术方案,学习新知识时,人家的效率更高
国外程序员非常自我,非常个性化,每个人的性格都非常张扬,国内更像是机器人,老大说做啥就做啥,从上致下,严格以 command & order 方式执行。由于人口较少,外国程序员,基本上是一人挑块大模块,我们是一个团队做一个模块,从管理上,要协调外国程序员非常困难。
和国内程序员一样,好的程序员非常牛 B,差的也能做事情,至少是非常认真地做,令人尊敬的敬业精神,反观这边,有时会碰到消极怠工的程序员,看到就头痛
同事之间的关系,同事就是同事,绝不会是朋友,互相不讨论私生活,大部分人以家庭为重心,绝不让工作影响生活,这边的话,同事下班后,有可能会成为朋友,经常有聚会,外出活动
由于社会福利太好,税收高,所以程序员钱够用就好了,在上班时间后,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包括旅游,运动等,没宅男这种定义。另外假期和国内根本是没法相比的,他们假期长,另人感觉对方很懂得生活,我们一直忙碌,就是为了那套房子,还有退休有个保障,或者病了有钱看病,我们一辈子走过来,好像都从来没休息过。
完全无惧老板或上司,他们觉得对方只是职务上的不同,有什么都是直来直往,不需要绕圈子,所以沟通起来很方便。我们这边碰到老板,很少吵架的,激烈争论也少许多,一切和谐稳定。
办公室政治同样存在,和国内没任何区别。到了部门经理,或 CTO,各种利益责任的斗争就纷纷出来了,至少占了工作的 20% 时间或更多,所以写程序还是很幸福得,不用管这些屁事。
信任度问题,国外报销等都是非常信任员工的,拿个单据就直接报,没有复杂的审批流程,反观国内,报销就像一种员工骗公司的手段一样,反复评审,渡绝回扣
学历水平,学历水平平均高一大截,经常碰到博士或双硕士的牛人,或者在职辞掉工作读书的人,国内更像是一个陪训基地,源源不断的产出生产化的技术工人,对方则是以学术及学术应用为主
程序员就是普通工人,社会地位不会比超市的收银员牛叉多少,但国内相比下,经济状况会好许多
以前还见过有德文的命名方法,大家都喜欢用母语,最近我在国内使用的 API 接口是用拼音缩写做字段名字,看来大家都非常爱国
德国是老人社会,公司的程序员平均应该有 35~40 岁,有些已经有 50 多岁,还在一线写程序,对于他们来说,从来没有想过,写程序是否能超过 30,估计考虑的问题是,写程序能否超过 50。国内大家都争做项目主管,或小头目,反正最好就是能管人,不用写代码,又能赚钱的,大部分程序员,以不用写代码,做管理为荣,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社会心态,这种心态在国外没有看到
对待版权意识,一般都会用正版,如果用了别人的 serial no.,也不会扬扬得意的说出来分享给你,这边的话,如果你用了正版,大家都会瞪大眼睛看着你,好像你是白痴
试过了这个 GEM,可以用,谢谢,我用的是短信宝
另外,今天看了一下 iOS 的 KVO,Android 是没有这玩意的,当然自己可以用 Observer 模式实现,但标准 API 不提供的,所以自然也没有人费劲用这种模式,我记得以前在写 Swing 或 SWT 年代时用过。看来 Apple 真的很照顾程序员啊。
我在 Hacker News 找到了这篇,可以看看老外程序员是如何评价的,可以阅读一下。我觉得很有趣。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825164
补充一下,Android Studio 这个工具非常好,基于 IntelliJ IDEA,比 Eclipse 爽太多了,开发工具这块总算和 xCode 拉近了一些。
另外,关于开发语言上,Object C 支持 block,但 Java 1.7 还没有,据说 1.8 版本就有了,之从 Sun 被 Oracle 买下以后,发展极期缓慢,如果是 Google 当时买了 Sun,估计今天也就不一样了。
@adevadeh 报个名。谢谢组织
@lgn21st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中间有两期是 mp3 的格式?能否都统一一下。
我刚完成 Android 一个项目 (约 120 个人天),第二周约 5k 用户,日均打开用户约 20%~30%(友盟统计)。下个月还要做多一个,现在算上大约 4 个月 Android 开发经验。
不是游戏,所以不同 Android 机形影响没有想像中大,至少在功能上不大。其实也有云平台测试,一般主流机子就那么几款,小米,三星,MX2,HTC G 系,其它的测不测关系不大。
但 UI 因为 Android 是采用相对布局的,确实是要调,而且要测试多台机形,的确要不少时间。有时 android 的原生 API(ROM) 被修改,就会出现不知名的错误,而且基本是没法 Fix。至于版本 2.1~4.2 中,因为一般是使用向下兼容的库,问题不是太大,主要问题是在老机形,会有性能上的问题。
Android 的开源控件确实如你所说,基本上没有多少好控件,牛人不折腾 Android,可能大多去研究系统级别的东西去了。具体常用控件,可参考 http://www.androidviews.net/
Android 本身的框架非常简单,使用起来很容易上手,但是大部分的 App 直抄 iOS 的 UI 而不是按 Google 的 Guideline 去做,所以易用性就必然跟不上。好的 Android App 可到设计大奖和 Google Play 试一下,另外,国内的 Android 手机一般是阉割版本,连 Gmail 都用不上,更别说推送的 GCM,所以做个推送都要用第三方,肯定就没有苹果那么爽。
最后,上架就没法比了,上文说到国内 Android 机子没有 Google Play,第三方市场就有 7,8 家,每家收一次费,就搞死你。当然 Android 用户不付费,是理所当然,估计这习惯也不会改变了,所以大家做的 Android 应用,一般是通过广告赚钱,即使是 iOS,买 App 的人也少有是中国大陆的人,情况也是相近的,只是 Android 更差一点 :-(。有一点有留意的是,Android 用户基数非常大,所以虽然大部分人不装 App,但基数大,所以下载量超 iOS 应该是非常容易做到。
关于用户,每个用户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像楼上几位不装 app 的用户,明显不是 App 的用户群,所以不需要关心,大多数玩 app 的人都是年轻人 (90 后的一代),所以这与市场定位有关,我们总不能认为,某个年龄层或某领域的人不玩 app,其它人就不玩,所以做 App 时就需要考虑目标用户。
自老乔走后,我认为其它厂商和苹果的差距在单点上正被快速缩小,但从整个生态圈,还是非常有优势,我觉得,如果小米能将生态圈建立好,估计距离也会进一步缩小。对 Android 在国内发展非常有意义。
还有,我也喜欢苹果的东西,下个月就加入 iOS 行列了。Android 见鬼去吧。
很好的分享,我也用过 backbone,觉得 js debug 用太多时间了。?
Cool! Thanks
查了一下,好像没发现有 Android 类似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