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端我用的 MobaXterm,复制粘贴,ctrl+shift+C / V,其他相关需要配置下。

    比如直接进 WSL 并启动 ZSH+ 工作区,和指定公钥位置。

    rails s 和 rake 任务启动会比较慢。

    ubuntu 下载慢,改成国内源会好点。

  • 嗯,主要还有一点原因比较重要,忘了写了。

    是作为一个从 IE6 一路 hack 过来的伪前端,SJR 我一直用的不是太顺畅。SJR 把很多东西划分的太碎了,控制起来太费劲,需要记忆和查找,修改后容易相互影响。Stimulus 虽然把 js 作用域分开了,但 CSS 还是没有解决(因为它诞生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解决 CSS 的问题),而且多了 SJR。

    这样 JS,HTML,CSS,SJR,就分别散落在各个角落,支离破碎的感觉,很糟糕。

    而组件化的颗粒度是我想要的。把 CSS JS HTML 封装到一个组件(甚至文件)里,而组件之间样式、行为互不干扰,修改微调起来相当方便,安心。

  • 了解,我也是一直想把 Stimulus+Turbolinks 用起来,但是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可能新闻站、博客、论坛这种会比较适合,但是除了个人练手,现在哪家公司也不会花人力重头写一个这样的应用。做活动页模板的话,通常也不需要后端或者全栈的参与,主要是前端在工作。做后台应用的话,就是复杂项目了,这本身也是 Rails 拿手的,然而复杂应用的前端,可能就要上 react 之流会合适点。

    至于复杂,前端现在确实很恶心,但可能也没想象的那么复杂,可能只是 Rails 社区对前端研究不多,不太会组织资源。

  • 用过一段时间,没有想象中的好,比较鸡肋。

    简单应用,用不用 stimulus 区别不大,大不了把 turbolinks 去掉,省的调试起来麻烦,还要写模板标记。

    复杂一点的,由于担心越做越复杂,估计都会考虑用 react 之流。

  • 服务器带宽该买多少… at 2019年05月21日

    青云可以灵活调整带宽,并支持定时任务、弹性调整和 API 调整。建议了解一下。

  • 哈 Surface Pro 肯定不行的,之前的老的 I7 Macbook Air 都慢的一塌糊涂。 这个方案主要还是给台式机用的。一会发下磁盘 IO 测试结果。

  • en,文中有说,观点就是 wsl 的性能其实并不是很重要,损耗一些完全可以接受,我更看重系统 GUI 本身以及丰富的 GUI 软件带来操作效率提升。

    并且除了运行环境,其他一切都在 WIN 上,包括代码和数据库。所以真正考验 IO 的地方就是 WSL 的文件挂载。

    另外我是有 960EVO 加持的,所以实际 IO 强过主流生产环境 ssd 云主机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好看才是第一生产力😎

  • pytorch winfows 版支持 GPU,tersorflow 不清楚,你可以试下

  • 我的也是家庭版,下载专业工作站版 ISO,双击打开,直接升级。完成后默认激活状态。若是没有激活,淘宝有 30 块钱电话激活。

  • news

    create_one

  • 目前,似乎没有,还未求证。

  • 一个 nginx 后面可以有 n 个网站,nginx 负责把域名转发到后端,静态文件转发到文件系统,动态的内容交给容器(puma、tomcat)自己管理,当然也可以转发给另外一个 nginx 或是 IIS、Apache。

  • 牛逼!

    虽然不好意思说,但其实 RTFM 也是 Ruby 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参考过,很有价值,不过最终评估后,打算折腾一下 react_on_rails + webpacker + antd😉

  • 新项目准备直接用 rc1,大概率没开发完,直接升级 release🙊

  • 按理说应该没几日了

  • 这是个做时间序列应用时经常会用到的 tips。

    Time.at(Time.now.to_i / 3600 * 3600)
    

    需要按多少秒分割,先除以它再乘以它就好了

  • 如何看待 996.ICU at 2019年03月30日

    冲进度的时候加一段可以,但是结束后要用团建之类的方式补回多巴胺,长期加班简直是摧毁团队。

    不过话说自己在家做项目基本是 12127,中间穿插好 play time。长周期的思维连贯性被打断还是很恐怖的。

  • JIT 的解释有误

  • 每周固定踢足球 1 次(9 人制对抗 4 节共 2 小时)。健身房办卡,虽然间歇性的,但是经常会集中上私教课。家里备可快速调节重量哑铃 + 卧推板,做哑铃深蹲卧推弓步蹲。

  • 看你说了那么多楼,基本 get 到了,本质就是在说你在 Linux 折腾的时间比较久,熟悉了,想把原先的操作或 DIY 的习惯/经验,原封不动搬到 Mac 上来,失败了。

    我想说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都是类 unix,Mac 和 Linux 毕竟还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设计哲学上就不一样。就像安卓 vs IOS 一样,如果只用过其中一种,即使别人再吹另外一种,你看起来好像也不错,但是去深度尝试的话仍然各种不习惯,因为是会带着原先的思路去操作的。

    对比开发语言,如果一个只学过 Java/PHP 且用过 n 年的人,让他来用 Ruby,看起来很美,可是为什么生态里面各种奇怪的东西,为什么要 balabala,连个解决方案都找不到,你看我原来的语言多好,(比如你吹你是最屌的元编程,但是连个变量的变量都没有),其实本质上就是你习惯了原来的系统的设计哲学 + tips 合集而已。但是如果用过多种平台/多种语言工作的人一般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另外由于用了好多年,所以各种解决方案都积累起来了,所以即使有些解决方案都是蹩脚的,但是踩过坑了熟练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了。

    所以要切换平台,基本上还是评估切换成本,然后对比切换前后总体收益是正还是负,切换后总会各种不爽,但是总体正收益的话,还是可以考虑的。比如 Ubuntu 再好,对我而言把桌面或服务器都切换过去,收益是负的。而桌面环境的话,非 IT 专业的各种软件还是 Windows 更丰富,我能列出一堆各种好用的大小软件。@huacnlee 所说的 Mac 上的 Office 能比 Windows 好用,肯定是不对的,微软在桌面办公积累那么了多年,比如 Excel 中使用 VBA,或 Excel 和 Access 的结合,Mac 都是没法比的。

    而大部分时候,切换平台最重要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最需要的那个功能/软件,在别的平台无可替代而已😓 😓

  • 看透就好。不过 APP 还是原生吧,创业还是不折腾为主。

  • 补充一下: 低分屏下 Mac 表现不如 Win,但是胜过 Linux。Retina 屏 Mac 基本就是完爆了(含外接 4K 屏)。用久了 Mac Retina 屏回头去看 Linux GUI 觉得眼要瞎。(不过新 Air 的屏没了解过,无法评价)

    另外性能方面 Pro 要远超 Air。转 Mac 最大不适应是习惯系统和快捷键。

    习惯之后你会发现 Mac vs Linux 约等于 艺术流 vs 工业风的意思。

  • 现在可以登陆了,到你社区反馈吧。

  • 颜色一个是灰度问题,另一个色彩太不和谐。 登录不上吧。

  • Passenger 能否开启 JIT? at 2019年02月12日
    passenger_env_var RUBYOPT "--jit";
    

    O 了。

    效果上,预热时间有点长,多个进程貌似是单独预热的,预热期 CPU 占用比较高。绝对速度还没有测。

    期待你的结论。

  • Passenger 能否开启 JIT? at 2019年02月05日

    已搞定

    环境变量添加

    export RUBYOPT="--jit"
    

    在 nginx 里配置

    passenger_load_shell_envvars on;
    
  • 祝大家猪年涨工资!

  • 估计是这两个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