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 YARD 差不多,但是 YARD 在注释里不影响代码
Linus 好像没有辍学经历……而且也不算是打工,毕竟全职搞开源
这个不好说,Linus 天天喷这个语言喷那个语言的,JSON 的作者也是天天黑 JS(然后自己出了几本 JS 书)……
那是不是相当于多进程模式了
研究了一下官方的文档,是这个流程:
然后就有代码提示了,也能直接跳转 Gem 源码
运行环境在 Docker 上,这样的话库都在 Docker 里存着,RubyMine 的代码提示就没了
确实是的,感谢~
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 ruby 的官方镜像不能直接启动,就什么都不配置直接跑一个 container 出来,container 会瞬间关掉,显示进入了 inspect mode
36kr 的文章 404 了
好家伙,后端的统计居然就剩下 Next Remix 这些 SSR 框架了,Nest、Fastify、Express、Koa 直接消失了。Node 在服务端越来越式微了。
能熟练使用而已,写着色器啥的是做不到的
这个好
这也算原因吗,那我没装 Node 他咋不提醒我,JRE 有啥特殊的
啊?不太理解。我的意思是 MacOS 并没有自带 jdk,为什么自带 jdk 管理工具,如果它本来就绑定一个 jdk 在系统里,那这种行为还可以理解。
可以讲讲上课方式吗,比如授课平台、录播还是直播、平时的上课时间之类的
在浏览器里跑 Python 语法是没有意义的,能直接跑 Python 的生态才是有意义的。但问题是很大一部分 Node.js 的生态都不能直接在浏览器里跑,何况是 Python 了。因为作为胶水语言,Python 大量的库底层都是 C 语言来做的实现。
目前来说该项目的工程意义还是不大,但比较友好的是可以让学习者通过简单的一行 script 标签引入该库之后,就可以在网页里写 Python 了,从此不需要装环境。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 Python 课老师带大家装环境就花了三、四周……
TS 经常给我一些错觉,它掩盖了很多 JS 和其他语言不一样的设计,伪装的自己像传统 OOP 语言。
但最后跑起来还是 JS,一脚踩到坑里,就扯到蛋了……
经常会卡在 Cloudflare 那个页面,没开 VPN
我在北京,经常会有打不开的情况。。。但有时候又很快。时间差不多五五开吧。
大厂其实也有很多刚起步小组小作坊(虽然这波裁员快给干没了)
除了开源工作者和培训班的,国内应该很少有程序员有空搞这个 大部分时间都在写公司的项目
这个有道理的,看起来目前的前端团队好像分成了两波:
一波人做多端打通,一组前端能够同时产出多个平台的客户端,比如桌面用 electron,移动用 React Native。
一波人做前后打通,前端同时负责 BFF 层和前端,也就是所谓的大前端,这种组里的后端就彻底下沉到基础组件去了。
国内组件库还是盛行于中后台网站啦,比如最火的 antd、element ui,而更具 2c 产品气质的 Material UI 反而国内没什么人用。
我以为可能是国内好多中后台开发的产品经理对于组件有着毫不节制的复杂需求 不用组件库就做不完了
人家上来都是历史分析 + 用户群体分析 + 原因,你上来就“不是给前端用的,前端觉得难是因为觉得后端难”你这不武断、不拉踩吗?前端现在很多都要写 BFF 层的好吧。
你这话说的 。。。毫无道理、武断、不客观,充满了主观臆断,无理无据。还顺带踩了一脚前端同学,透露出一股莫须有的“全栈优越”。
JetBrains 那个 ssh beta 版本远程是真的挺不好用的
用原生 DOM 手写也能前后端分离呀,分离也不依靠框架。框架提供的只是声明式视图能力而已。
其实就是现在的新时代的前端,没怎么深入了解过 DOM 和 HTML 之类的,All in JavaScript 解决问题。但 Hotwire 这一套感觉和这些知识结合的很紧,所以都不太适应,如果是在 DOM 时代的前端可能觉得没啥。
Nextjs 如果只是使用的话,基本无感吧,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随便直接在文件里面访问浏览器的 API 了,必须在页面渲染了之后才能调用,比如在 useEffect(() => {}, []) 里面,很多事情 Next 都帮我们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