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两篇文章,我们基本清楚了直播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自然界刚性约束,将异地画面实时重放,以提供独特视听或心理/生理体验的一种商业“服务”。平台为主播赋能,主播和平台共享利益。
在信息的传播上,网络直播和传统的电视直播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但在体验上有长足进步,并以此获利。核心点在于通过魅力体 (主播) 吸引粉丝,进而构造出一套社交环境,通过虚拟的社交环境:
- 贩卖情感连接
- 贩卖社会地位
- 贩卖荷尔蒙体验
- 提供禀赋变现的平台
- 流量收费站 (通过流量赚广告)
- ···其他
目前的商业形态上看,网络直播有两个方向:
- 娱乐媒体,提供的核心价值靠近于奶头乐 [1],有纷繁复杂的业务属性,是绝对大头。核心在构建社交场景
- 直播电商,通过主播 [个人魅力 + 折扣] 丰富销售场景,核心聚焦在打通商品销售通道。可以认为是一种个人魅力 + 信任的变现方式
本文尝试梳理出娱乐直播的业务形态,以及运作特点。
业务解构
模块字典
经过前文的一系列铺垫,到此可以简单地倒推出直播的业务模块。
为了构造主播和用户丰富的交流媒介,需要:
- 礼物体系,种类越细分越能覆盖到细腻的情感点,类似口红有很多种颜色。用户通过送礼表达对主播的感情
- “亲密度”指标体系,用来量化用户和主播的亲密程度,可简单理解为送礼的数量
- “关系”标签体系,用来体现用户和主播的关系层次,价格随层次递增而递增,相较于礼物有一定持久性
- 连麦功能 (视频、音频),用户和主播直接交流
- 弹幕系统
- 广播系统 (向全局用户广播消息,实时交互)
- ···
为了让用户更加便捷的花钱买服务,同时打通礼物、关系等价值流通闭环,并将钱锁定下来,需要:
- 基础货币,通过一种/多种货币来购买礼物。先用人民币充值买货币,再用货币买礼物
- 衍生货币,可以通过衍生货币来直接兑换货币,衍生货币一般可以通过活动抽奖等赠送或转换 (刺激用户活跃)
- 交易系统
为了构造用户社会地位的差异,需要:
- 用户等级体系
- 与等级对应的特权 (越过规则的能力)
- 与等级对应的特效 (皮肤、头像、动画、进场特效)
- 榜单排名系统 (体现优越性)
为了有稳定数量的主播开播,需要:
- 公会主播系统。一般主播都是散户,什么时候想播一下就来,这样会导致直播平台没有稳定的主播量。公会主播类似娱乐经纪公司,有体系化的炒作捧人手法,能提供稳定的开播产出。
- 签约主播,绑定主播平台,通过真金白银吸引优质主播
为了快速分账变现,需要:
- 分账系统,定时将分成打到主播账上,或公会主播工资
- 对账系统,计算收入支出是否正常
为了内容分类排序,便于用户找到兴趣点,需要:
- 分区/频道,对内容做大方向和小方向的归类,eg: 一级分区、二级分区
- 标签,对内容再次细分
- AI 推荐,千人千面
- 内容投放,快速干预特定页面位置的内容
- 在线数/人气值计算规则,量化主播综合热度 (用来排序)
为了定期能促销,刺激用户消费,精准掌握运营节奏,需要:
- 活动体系,常态化进行
- 抽奖系统,给用户赠送礼物、衍生货币等 (促进货币、礼物、社会地位等之间的流通)
- 大数据计算平台,统计主播和用户的各种指标
- 数据埋点统计平台,精确反馈用户对什么东西、形态的事物感兴趣 (浏览、付费)
为了贯彻政府监管,需要:
- 复杂的鉴权系统
- 可以实时干预直播的各种后台
- 自动鉴黄、监控等
谁是大哥
简单归纳到此,可以发现这个体系很复杂,业务非常繁重。可以有很多新鲜的 idea 去挖掘人性,进而把控用户心理,刺激消费。
同样的产品特性在不同的运营手法下,效果差异极大。是否能积累用户情绪,把握热点,控制节奏,用不同的feature/玩法
分流特定心理状态的用户,并最终达到 Ta 们归属感、心理满足、占到便宜、获得收益···的体验高峰 (俗称用户黏性),并制造出裂变的传播效果 (口碑)。同时以恰当的胡萝卜 [2] 激励主播卖力演出,达到流量闭环下的正循环,决定了直播平台的商业表现。
运营能力极其核心,所以一般直播平台都是以运营主导,纯业务驱动。为了能快速试错,高速迭代,掌控运营节奏,产品和技术团队都需要贯彻极致执行、拥抱变化的核心价值观。
搞清楚整体业务结构,以及其背后的目的,可以更清晰地知道每一块砖:
- 在干什么?
- 创造了多少价值?
- 有什么意义?
- 是否和自己价值观相符?
这或许是职场螺丝钉最为重要的事之一。
技术解构
工程特点
时至今日,搭建一个直播体系已经是件低成本的事,组合开源方案和第三方服务即可跑起一个直播平台。技术早已不是瓶颈,核心在于怎么吸引流量和用户。大多数公司当前的着眼点都在于如何提高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及迭代效率,这是一个纯粹的工程问题,一般通过搭建基础设施,建立各种流程规范来打到目的。
直播是一个对交互体验有着很高要求的业务,各个终端 (web、android、ios、web) 都需要实现繁复的特效、页面,同时有玲琅满目的特性、功能,这直接影响工程形态:
- 绝对的前后端分离,一套数据供多端使用
- 前端的业务非常重,依赖原生实现
- 后端倾向于微服务架构,各业务独立且快速迭代
- 后端需要有一个数据聚合层 (类似 GraphQL 结果),一次性打包多种业务数据统一返回前端 (不然前端进页面要调用几十个接口)
- 需要维护长链接,以实现实时、高性能的交互 (接受弹幕等消息)
- 直播流需要同时依赖多家 CDN 厂商,避免单点
不管哪种架构风格,工程上保障的优先级永远是:
- 能看到直播画面(最最核心的基础,保障信息)
- 能收发弹幕等消息(第二层基础,保障交互体验通道)
- 能送礼买东西(money)
- 其他
前两点一般都是剥离出业务系统,进行单独保障。核心思路是,依赖多家 CDN,多家云计算平台,通过冗余的基础设施和通道,以灾备的思路来避开单点。
如何 run 起来整个系统?
要简单跑起来一个直播比较简单:
- 主播开播 (选择分区或分类),服务端返回一个推流地址 (从 CDN 获取) 给主播,主播开始推流
- 服务端将主播的开播状态修改为:正在直播
- 此时用户在页面上对应的分区可以看到主播
- 用户点击对应的主播房间,服务端返回给用户 CDN 拉流地址
- 用户开始观看,参与互动
- 不同的房间人流量、送礼等等指标会有差异,用统一算法将差异量化为
人气值
或 在线数
- 高人气、在线或者达到平台某种标准的房间拥有更加优良的流量入口,有更显眼的位置 (挂胡萝卜)
- 主播为了抢占好的流量位置,会努力的工作,或满足平台的某些规则(吃胡萝卜)
- 平台进入正循环 (好的房间能慢慢旺起来,用户满意,主播和平台挣到钱)
运行主线
商业本质属性是要赚钱,直播业务天然地就是一个平台,为民间的魅力体
提供卖艺平台,就像淘宝之于小商家。
不像电商零售界有亚马逊和京东能做自营,直播平台很难自营的可能性,商业形态上更多地会做成一个赋能的平台,以 toB 的形式给主播提供开播工具体系及数据服务,同时以 toC 的方式为用户输出内容,搭建用户和主播之间的桥梁,进而刺激用户付费产生营收,平台以收税的方式和主播分成。(一般常见的是五五分成)
这需要在 更多主播-> 更多用户->更多收益->吸引更多主播
这条链路上达到正循环,通过复利模型循环增强,最终收敛成了一个大的平台。内容决定一切,好的内容吸引大量用户,大量用户吸引优质主播,宽泛的主播类型,进一步覆盖了用户的需求面。
贯穿始终的主线,可分为:
- 打造坚实的内容基座:
- 通过高价签约明星主播,打造平台多样化的优质内容产出
- 通过公会主播 [3],提供中位品质,但稳定的内容产出 (公会有体系化的捧星策略)
- 转播热门 IP 内容 (如 S9)
- 关系链构造,不断丰富主播和用户交互的桥梁:
- 多样、个性化、梯度明显、IP 化的礼物体系
- 贴心、有温度、多维度的关系亲密度指标
- 互动基础设施
- 边际成本递减的基础设施
- 主播数量、用户数量、业务数据增加,只需要对服务器扩一下容量
- 自循环的内容分发机制 (按算法找到优质主播,放到优质的流量入口)
- 积木式的技术平台,支撑高效率的运营手法
让天下没有难变现的禀赋,
让社会没有难赚钱的主播,
让用户没有难满足的精神需求。
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利润。
(后面补一篇直播弹幕系统介绍,以弥补本文的寡淡) 直播--弹幕系统简介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