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作为一种视频信息的传播形态,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借助互联网的大势,网络直播也大行其道,让直播的形态愈发饱满丰富。
最热烈的则是前几年的网红潮,网络直播为线下具备独特“魅力”的个体提供了集中式的曝光平台,创造了新的流量集散地,为商业世界增加了诸多可能性。
一时间数百家直播平台拔地而起,经过这几年的大浪淘沙,只剩下寥寥数众。打开各个平台页面,会发现各家都有相似的内容排布结构、眼花缭乱的”特性“、清一色的游戏或”小姐姐“,只有带货的电商稍显独特。
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也给了我们马后炮的机会,仔细看看直播到底是什么。从繁杂的表象中捋出几丝人性的底色,以及其与商业的交织。
在直播未成熟前,影像内容需要先用摄像机拍摄,然后用放映设备播放,这也叫录播。早期电视台就是这样,预先对节目进行录制,然后走剪辑等等流程,最终才会出现在电视上。电影也是类似的产物。
随着技术成熟,大型赛事/活动的现场直播成为可能,观众能更加及时地看到异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差别是信息传播的实时性,相对于录制的模式,实时发生的信息对观众有更大的冲击力,感受和知晓同一时刻异地发生的事,能让人产生自己就在现场的错觉。
直播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提供了近似“我在现场”的体验,这一点极具价值,同一件事,看直播和录播的体验完全不一样,换句话说,直播丰富了人对于信息的体验。
随着技术门槛不断降低,不仅仅是大型赛事,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能被现场直播,这极大地丰富了直播的内容形态,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近距离看到平时难以接触的内容:
原来在大街上插肩而过的美女/帅哥,短暂地“插肩而过”,只能再无奈地扫一眼背影。现在可以近距离对着美颜过的脸,慢慢看个够···
网络直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及形态,提供了生活中稀缺的资源:
这对广大宅男宅女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直播平台贡献了巨大的流量。记得几年前听一个女孩说过一句:“好像现在男生都不怎么出门了”。是的,因为可以看直播了。
更丰富的内容,再叠加直播本身对信息的优良体验,让直播这商业形态异常火爆,庞大的需求等待被满足,也直接催生了大量的人开始从事主播这一全新的职业。
以上的总结可以涵盖直播的大部分形态,但却还未触及到网络直播相较于电视,更具革命性的地方: 网络直播有社交属性。
传统的电视直播,任凭主持人有惊世颜值、出众才华、惊艳的表现,观众也只能通过类似“短信”的手段进行互动,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交流几乎是完全被切断的,而网络直播完全不是这样。
现代的网络直播有两个对象:
观众和主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从每个观众的视角来看,主播似乎就是在和 Ta 一对一交流,回答自己的问题、唱自己喜欢的歌···,从上面的“只可近观”衍生到“一对一互动”,这在体验上是不小的飞跃,因为有了更大的幻想空间。
处于商业变现的目的,“互动”的方式在大多数平台上被封装成了“送礼”、“抽奖”、“连麦”等等,这也可以解释直播繁杂的“业务特性”,页面上有眼花缭乱的礼物和商品和玩法,这些都是互动的桥梁。
进一步地,广大的粉丝群体会形成一个“江湖”,有了江湖就有纷争和比较,就会产生虚拟的“社会地位”,会对稀缺资源 (主播的互动) 进行争抢,将两个个主播的粉丝聚在一起,两拨粉丝相互间就会进行“比赛”···
这几乎就是当前直播繁杂的业务形态、玩法、礼物、货币、用户等级等等的根基。这也是社交属性衍生出的商业价值,有了滋养人性的农场,一切就变得丰富起来。
向着信息体验与互动的方向演绎,直播的下一代升级落地则是当前概念很火,但技术还不成熟的 VR/AR。当这一天到来时,剥去外壳,我们明白底色并未发生改变,只是体验更加极致。
记得 2016 年直播开始火爆的时候,有很多人表示非常困惑,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是:有个人直播切西瓜,有近 200 万人围观。
这他么是什么情况?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在线数据是假的。不过随着持续的火爆,人们慢慢接受了这个现象。嗅觉敏锐的资本和人纷纷投入直播战场,早去的鸟儿有虫吃。
上文简单梳理了网络直播带来的改变:
不过依然难以理解,为什么无聊透顶的直播内容也能吸引那么多人,为什么有人能一夜挥金百万打赏。商业讲究需求与供给,值得探寻的是,直播到底满足了哪些人性的需求,商业如何让 Ta 们掏钱?
早些时候,对直播火爆的解释原因之一是,直播创造了一个热闹新奇的场景,让生活冷清寡淡的宅男宅女一下子找到释放的地方,不管内容多么的平淡无聊,它都比在床上躺尸无聊烦躁要好得多。
人极易在熟悉的环境和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感到烦躁无聊,由此积压的情绪急需找到地方释放。大街上围观热闹的人、网上的吃瓜群众、广场上跳舞的大妈、沉迷网络游戏的年轻人···,Ta 们其实在kill time,释放无聊烦躁的情绪,让注意力有新鲜的落脚点,获得满足与快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言者无二三。生活中充满负面情绪厌倦与失意,更加需要一个释放的入口,转移注意力获取愉悦的地方,尤其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狭小出租屋里的人们 [1]。
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状态,有着极为庞大的需求。而网络直播能完美地满足打发时间的需要,不需要上街,不需要洗头,打开手机,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能进一步猎奇、窥私、带入、幻想、性元素···人性的欲望被源源不断,立体式地被满足,一波波快感汹涌而来,这里是一个的天堂。
曾经晚上下班时会路过一个广场,那儿每晚有很多男男女女成双成对,莺歌燕舞。每次都能在旁边看到很多同胞在如此如醉地看着,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咱老家的山村很难再回去了。而现在这一切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有更俊俏的脸庞、更挺拔的胸膛、更撩人的声音。
而这一切并不能长久,很快就会像原来的生活一样变得乏味。要让打赏源源不断,就得进一步提供价值,满足更广泛持久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这种价值有两个方向:
头部的主播一般在某方面有着过人之处,或博学令人钦佩,或能呈现某种魅力,直播平台可进一步包装和放大,形成一个远高于日常场景的魅力出口点。
用户在交互过程中,人性中追求被接纳、认同、尊重、和喜欢的强大需求,可以在主播这个魅力体这里被刻意地满足,获得情感连接和意义寄托。
主播的粉丝,这个虚拟的”江湖“,则能给人类这种追求社会地位的猴子 [2],一个重整雄风的战场。不管现实状态如何,这里可以有便捷的途径,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闪耀夺目、地位超然。
一切的情感连接、社会地位都可以通过打赏、送礼、续费、打卡来“按需获取”,这个新世界里只要付出一点金钱,就可买到现实中难得的地位和满足。
回头再看,各家厂商繁杂的特性,无不是为此而设立:
攀比、虚荣、追求满足感是生物界的本能,这样能下意识适应“环境”的变化,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而这也预示着人类难免盲从,早羊群效应和比较中杀红眼,丧失理智。
同一个主播粉丝江湖中,用户的“社会地位”在一系列的“购买”行为后就能大致分出高下,这样便容易进入稳定舒适区,商业对此则有精巧的破解之道。
突破舒适区是近年来上进努力的年轻人持续在实践的,直播也在帮助观众们脱离小江湖的舒适区,让用户们能短暂跨出圈子,和陌生的羊群进行比较,进而找到自己的差距,方便追击。
火爆的主播“连麦 PK”、“PK 大乱斗”都是上面智慧的结晶,让不同主播的粉丝狭路相逢,相互促进提高 (攀比)。巧妙地打破了舒适区,又极大地保住了原有江湖的稳定性。
直播实时呈现的不止信息,还有人性。 商业满足需求,创造价值。
随着这几年直播的蓬勃发展,也进入了短暂的平台期,各家厂商不尽雷同的产品特点,也预示着进一步洗牌的趋势。
直播本质上提供了信息的一种呈现方式,通过信息的体验满足人性的需求,进而获利。可以遇见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无非是:
无限逼近肉体接触体验的边缘,如果对象是个 robot,极限边界就难猜了。
可确信的是,技术会不断迭代,人性却始终不变。
[1] 如电影《头号玩家》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920389
[2]《地位即服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11845222126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