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如何成为快乐高产的程序员

seabornlee · 2017年07月07日 · 最后由 nicetyler 回复于 2017年08月24日 · 9490 次阅读

阅读提示:本文篇幅较长,接近 1 万字,且有大量的链接,为了保证思维的连贯性,建议先通读一遍,再读链接的文章。

前言

身为 IT 中人,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们有以下这些痛点:

  • 书上说的那些好习惯:早起、冥想、瑜伽、读书,总是坚持不下来。
  • 每天总会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打乱规划,而这些乱入的工作由于涉及上层的诉求,优先级都挺高,更可怕的是,自己也逐渐习惯或适应了这种工作习惯。
  • 工作中越来越发现欠缺的知识太多,所以潜意识里面压力很大。
  • 有时候经常调整优先级,最终多头并发而普遍进展不大。
  • 工作与生活失衡,公司的工作量是按 200%~300% 来规划的,每天 15 个小时在公司,更少时间在家,回到家已经累成狗了。
  • 容易被其它事情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受情绪影响。
  • 计划的多且要求高,执行的时候觉得困难容易放弃。
  • 工作变化比较快,工作计划无法做定。比如突发会议,突发问题,突发需求,有时候还要突然要和同事谈心…
  • 宠物或孩子生病了要照顾。要上班还要健身,感觉一天没做什么事情就过去了。
  • 以前跟别人学过时间管理,也实践过,但是断了之后就没有办法继续坚持。

如果你也存在这些痛点,期望本文对你有所启发。


我的经历

大约从上大学时起,我开始关注时间管理,这些年读过许多时间管理类书籍比如《搞定》系列,《小强升职记》,《奇特的一生》,《晨间日记的奇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暗时间》等等;尝试过许多方法:重要紧急四象限法,GTD,ZTD,番茄工作法,连续分段时间管理法(莫法特休息法),个人看板等;用过许多的工具:比如 Doit.im,Any.do,Things,滴答清单,CLEAR,Wunderlist,Omni Focus 等。道理懂得很多,却还是过不好自己这一生。 在实践多年后,我才发现,时间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它和目标管理,效率管理,能量管理,注意力管理,情绪管理等紧密关联,形成一套「个人管理」的完整体系。网络上也有很多时间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而这篇文章挂时间管理之名,行个人管理之实,如果能让您跳出传统时间管理的限制,对个人管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甚至,如果本文分享的一些实践,能在您实现丰盈人生的过程中起到一些作用,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我之前的状态

2015 - 2016 年,我在创业公司做技术合伙人,刚开始充满新鲜刺激,后面更多的是压力和焦虑,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时间管理的陷阱,最糟糕的时候的状态是:

早上 8 点起床,跑步,吃早餐,9:30 出门,10:30 到公司,午饭时间不固定,也不一定休息,下午什么时候困了就趴一会儿,晚上 18:00 - 19:00 在公司附近吃晚饭,由于白天有太多「杂」事,晚上团队都回去了,正好继续写代码或学习,到 22:00 左右离开公司,22:30 到家,老婆通常会买好周黑鸭等我,到家孩子已经睡了,和老婆分享一下工作的趣事和糟心事,老婆分享一下带孩子的趣事和糟心事,收拾好差不多凌晨 1 点多入睡。

现在回头看简直是瞎忙,用忙碌来逃避思考。那 9 个月,长了好多白头发,后来体检下来,阳性结果和异常情况多了 6 项。

现在的状态

我现在理想的一天是这样的:

5 点起床,唤醒身体,写晨间日记,冥想,工作和学习到 8 点。和爱人一起准备早餐,和孩子们一起用餐,收拾洗漱,9 点出门。9 点半到公司,专注地工作到 12 点。午餐和午休,14:00 开始工作和学习,到 18:00 离开公司。18:30 到家,吃晚饭。19:00 带孩子去公园玩,顺便锻炼身体。21:00 点回家,跟孩子们一起洗澡,讲故事,22:00 上床睡觉。

现在几乎实现了,通常误差在半小时左右。

我的改变之路

回头来看,我的时间管理大概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间记录 首先要知道我的时间都花到了哪里,记录时间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除了用于分析外,还提高了我对时间的感知能力。不看表都能把时间猜的八九不离十。我当时使用的是一个付费 APP「时间块」。

规划时间 记录一个月之后,对自己的时间花费就有了基本的认知,我就开始主动规划时间,哪个时间段干什么事情。我用 Excel 画了一个时间规划。按最理想的状态去规划。然后每天早上起来念一遍,暗示自己。

培养习惯 如果您想更多地了解习惯培养,可以先读一下我之前写的文章:

最近,又有一点新体会,要培养拥抱变化的习惯。过去的 30 年,我一直用错误的方式在拿筷子,就是那种会用食指指着对面的人的拿法,我的家人曾经提醒过我很多次,我都不以为然,因为我认为只有老家才会在意这个,而我又很少回老家。直到上一次,西安的一位同事给我提反馈说我吃饭的时候指着他,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的用餐礼仪,估计只要用筷子的地方都会在意这个,于是我决定要改变 - 学会正确的用筷子的姿势。我买来花生,开始刻意练习,把筷子放桌上,拿起,夹一颗花生放嘴里,放下筷子。一直重复这个动作,超出我期望的是,大约 15 天以后,我就可以熟练地用正确的姿势使用筷子了。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30 年的习惯居然可以半个月说改就改了。于是,我冒出了一个想法,改变的能力是不是也可以刻意练习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用左手拿筷子,没想到 3 天以后我就可以正常进食了,现在我又开始用左手写字了,这是培养拥抱变化的习惯呢。

有人说 21 天养成一个习惯,有人说平均要 60 天。其实这里面存在两个误区,第一个是习惯是有几种分类的,它们养成的时间差别巨大,据统计「行为习惯」大约需要 30 天,「身体习惯」大约需要 60 天,「思维习惯」大约需要 180 天。行为习惯比如拿筷子的姿势,用左手写字等。身体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健康饮食。思维习惯比如结构化思考,正向思考等。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发现 30 天挑战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30 天专注于一个目标。 这一年来,我完成了如下的 30 天挑战:

  • 早睡早起
  • 跑步 5 公里
  • 读书 2 小时
  • 记录时间
  • 晨间仪式(晨间日记,唤醒身体,自我暗示,复盘等)
  • 冥想
  • 懂你英语口语练习
  • 薄荷阅读英文读物
  • 积累幽默素材
  • 视觉元素练习
  • 写一篇文章

当然也有一些没有完成的:

  • 瑜伽
  • Sharp Eyes(一种训练眼睛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 Photo Reading - 影像阅读
  • 零秒思考
  • 结构化思考

通过 30 天挑战,培养习惯变得容易了,小伙伴们互相激励,遇到困难一起解决。也让我更能体会到哪些东西对我更有用,更有价值,哪些对我无用,应该放弃而不觉得可惜。

刻意练习 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后,时间就多了起来,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白白浪费多可惜了,所以我用这些时间来学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视觉引导,幽默,写作等。

学以致用 学了东西一定要尽快投入使用,一方面可以检验是否有实用价值,值不值得继续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使用获得成就感,强化学习动机。我学的各种技能都会立马用起来,比如杂耍球,我应用到演讲开场讲需求变化的本质,在培训中用来讲刻意练习,在家里用来活跃气氛。还有幽默技能和视觉技能也在工作和生活中频繁使用。

认知升级

从时间管理上升到个人管理

重要紧急四象限的一个重要基础 - 有清晰的目标。没有目标,怎么判断哪个任务更重要?所以就无法尽早处理好重要的事情,直到所有事情都变成紧急的事情,陷入不停救火的境地。 你可能会早上起来了,时间多起来,但不知道干什么,又用无聊的事情来填充,或者被更多低价值的工作填满,虽然能做更多了,但并没有让你对生活更满意,慢慢便放弃了早起的习惯。如果没有对目标的一个全景图,很容易迷失在每天繁琐的事务上。

个人管理和企业管理非常相似,也需要有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使命

身体力行地影响他人做出积极性的改变。

我非常幸运,浑浑噩噩活了 30 年,在而立之年找到了我的使命。说说我是如何找到的,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首先我用《优势识别器》识别出我的五大优势主题,然后从程序员转换跑道成了创业者;几个月后我又做了优势职业测试,结果是教师和激励师,于是又换道到培养者(培训师、教练)。在外界的反馈中,不断强化对我所做工作的认同。

后来去参加培训师培训,看到一句话:影响他人作出积极性的改变。我就把它修给了一下,加上「身体力行地」,把它当成我的使命,每天早上通过书写暗示潜意识,不断强化。现在,连我自己都信了~ 如果你认为学了编程就要一辈子写代码,就大错特错了。编程只是一项技能,一项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能,我热爱编程,我想一辈子写代码,但我并不想一辈子只写代码。

上海的耳东陈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我在做完【优势利用度】的测评之后得知自己的优势是 creator & teacher ,于是开始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我开始尝试做公司新员工和实习生的培养工作,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分享,做了一个公司内部的有价值资料导航,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很投入,很快乐,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别人建立连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有成就感。

除了在公司做一名职业程序员,你有没有想过你还可以做咨询,培训,教练,售前,独立开发者,创业家等等... 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是极难的,但在两个领域做到不错就要有趣且容易的多。比如 GitChat 里有一位爱发红包的听众,曾经是一名程序员,现在是一名创业者,做电商工具,不仅给自己用,还做服务,据说自己的店铺月营业额两三百万。More... 还有程序员去做跨境电商,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价值观/原则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决策,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极大提高效率。我讲一个故事:

在一次公司的毕业生培训上,领导要做一个演讲,但时间快到了,领导堵车了还在路上,大约需要 10 几分钟,这时负责组织的两位小伙伴就在商量,是等呢还是等呢?两个人拿不定注意,征求我的意见是,我说做这个决策很简单,我有两个原则:一是不要惩罚守规则的人;二是培训应当以学员为中心。惩罚守规则的人?听起来很荒唐,但我保证你的公司里每天都在发生,比如开会,早到的要等着迟到的,人到齐了才开始,是不是?第二天原则是说以学员为重,将领导的的演讲和下一个演讲调换一下,哪怕领导来了得多等半小时。当然,如果你的原则是:领导高于一切,因为领导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大。那就让大家等者,牺牲学员的时间,节省领导的时间。

价值观本身就没有高低对错,但只有拥有价值观和原则,才能更好更快地做出决策。

愿景

我是一名专业的培养者,我灵活运用培训,教练,咨询,引导,辅导等技术,身体力行地影响他人做出积极的改变! 我生活高效,规律且健康! 我打通了输入输出,持续地成长和变现!

这个是我的愿景,同样每天早上通过书写暗示自己。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更加容易被潜意识接收到。还有一个技巧是:假装是,直到真的是。标签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曾有个实验对比了两组人,一组直接让捐赠骨髓,大部分人不愿意,另一组先献血,再邀请捐赠骨髓,大部分人都同意了,解释是因为献血后就有了「捐赠者」这个标签,就应该做捐赠的事。我没有考证实验是否严谨,据我个人经验,当我假装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表现得自律,身边的人都认为我是自律的人时,我确实更加自律了。

目标

对应愿景,我订立了三年目标:

  • 成为专业的培养者,可以教授培训,教练,引导课程
  • 保持身体健康,体重 125 斤,体脂 10%,能做二级的街头健身动作
  • 年入百万,其中 50% 来自睡后收入

所以我现在学习和实践培训,教练,引导等技术,运动,写作都是为了这几个目标服务的。 我不要做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蜡烛,我认为做一个文化商人并不可耻,我们作为知识工作者,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不是吗? 同时,作为一名培养者,「有钱」也能增加非职权影响力。想想同样一句话,从乞丐嘴里说出来,和从马云嘴里说出来,哪个更能让人信服?

项目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要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这就是项目。围绕这些目标,我建立了暑期特训营,公开课,企业内训,公众号,社区等项目。在建立项目时我会认真思考这个项目实现什么目标,以及项目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任务

任务是我每天处理的具体的事务,有可能是领导安排的紧急的工作,可能是陌生人的请求,可能是老婆让我取快递。在建立任务时我会看它属于哪个项目,这样就能保证做是每一件事都是为目标服务的。

###什么是成功?### 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我把这个问题转换为:什么样的一天是成功的一天?

怀着对新的一天的期待愉快地起床,怀着对一天工作满满的成就感心满意足地上床,就是成功的一天。

而我相信「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只要生命中大部分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那我就认为这一生也是成功的了。

工作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提到:「工作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当初我读到的时候,我心里是拒绝的,当时我心里想的是,万恶的资本家当然希望我们都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工作。直到后来我意识到:工作不等于上班。工作除了能带给我们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极大的成就感。我清晰地记得在休陪产假的那段时间多么的空虚无聊,多么想回到工作岗位上创造价值。而现在,我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使命「影响他人做出积极性的改变」,这让我对每一天都充满期待。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所谓工作和生活平衡,往往让人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然后就可以万事大吉。其实在每一刻,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点,但在生命长河中,这个点却是动态变化的,如果生活在左,工作在右,那中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左右波动的曲线。家里刚有孩子的时候,当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刚换了新的工作后,当然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如果一直在纠结要保持所谓的平衡,就会平添很多痛苦。

原则

我在这里想分享我认为最重要的三条个人管理原则,我在每日反思时,重新审视前一天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符合这些原则。

主动而不是响应

我们每天被很多事情打乱原本的计划,响应各种邮件和消息。 通过时间记录,很容易发现,我们一天可能会响应老板,同事,家人,网友,快递员等。原本计划的美好的一天,被各种事情切割成了碎片时间。 为什么要响应呢? 一是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当我像孙连城一样认识到宇宙之浩大,自己之渺小,在人类数百万年的长河中,我这一生的短短几十年就像一粒沙子一样渺小时。我认识到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于是我开始「懒政」,我在工作时不开即时消息,不开邮件通知,手机进入免打扰模式。事实证明,一年下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发生。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我将老婆和老板的电话加入了手机通讯录的收藏夹,这样他们是可以直接打通我的电话的,其他人打的话会自动提示「通话中」,然后显示一个未接来电。 二是对产出不够自信,其实最难的是过自己这一关,所以才会想要更快地响应外界的请求。当我应用了一系列工作实践后(你将在后面看到它们),我才拥有了这样的信心。

响应式工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带来虚假的成就感,在「触发器 - 惯常行为 - 奖励」的习惯回路中,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习惯。而且我们的这种习惯也会影响外界与我们的交互方式,因为在他们的习惯回路中:有一件事情要处理,联系你,你马上处理了,减少了他们的压力。这也会给他们养成有任何事情立即找你的习惯。从而老板、同事、家人、网友甚至快递员都会在每时每刻毫不内疚地打扰你。 当我采取了主动工作的原则后,我不再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和消息,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回复同事的请求,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优先级很高(然而并没有他们声称的那么高),在我这里的优先级却佷低,我会用自己固定的节奏去处理这些请求。久而久之,他们找我得不到立即处理,于是就换找别人了。 你可能会想,那这样的话,你的老板和同事甚至家人,会不会觉得你不可靠呢?确实,目标感强的人有时候会让身边的人不舒服,没关系,因为我的目标并不是让别人舒服。而且因为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你将在后面看到它们),他们最终会认识到,这种交互模式实际上是双赢的。

二八原则

专注在 20% 能创造 80% 价值的工作,我会注意以下几点:

  • 优先做价值更大的工作
  • 耗时的工作并不等同于重要的工作
  • 不重要的工作做得再好,也不会变得重要
  • 做团队所有人都不愿意做,但又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在家庭中,爱的五种语言就是对二八原则的应用,用对方喜欢而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爱对方,才能事半功倍。

复利

尽量做能产生复利的工作,就是那些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工作。写文章,录视频,创建在线系统,写自动化脚本等。就拿写代码来说,我也要优先写被更多人使用到的功能,或者能提升团队效率的基础设施。

合理地专注和多任务

网上有大量关于专注和多任务的讨论,这些讨论就像豆腐脑应该吃甜的还是咸的一样毫无意义 - 当然是吃咸的~ 开个玩笑。我认为,脱离具体情境谈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需要占用大量认知资源的工作,一次只做一件。比如阅读,听书(如果我一边走路一边听书,就跟没听过一样)。对于不需要占用大量认知资源的工作,可以并行处理,比如推着孩子在公园里散步,一边走一边和老婆聊天。

拖延是朋友

很多人多年以来一直奋战在战拖一线。而我认为,存在即是合理。比如说懒惰,如果人不懒惰的话,就不会发明汽车和电梯,对吧? 那么,人为什么会拖延呢?我觉得拖延是一个信号,说明显性意识和潜意识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所以我通过冥想和书写暗示的方式去对齐目标。 我一直拖延的事,可能就是我不感兴趣的,不为我的目标服务的事。我大可放弃它不做,比如去年我一时冲动接了一个翻译的项目,后来实在痛苦,不断拖延,我干脆就坦诚地和编辑沟通,换了另一位译者。这起码为我节省了几百个小时的时间,难道不应该谢谢我的拖延这位朋友吗?

实践

有了以上原则,可以帮我快速做出决策,但真正要落地执行,还需要很多具体的实践。

工作

可视化工作成果

将工作成果可视化出来,不仅可以给自己更大的成就感,也会给团队,给领导增加对你的信任。开发了多少故事点,有多少用户使用,客户的表扬信,培训的学员反馈,培训的现场报道等都可以可视化工作成果。注意要可视化的是成果,而不是有多么努力,加了多少班。

专注

频繁的任务切换会导致大量的信息加载到工作记忆中,不仅对效率有极大的影响,而且两个做到一半的任务都没有对外交付价值,造成等待的浪费(所有的半成品都是浪费)。为了保持专注,我有如下实践:

  • 关闭各种通知
  • 保持桌面整洁
  • 使用降噪耳机

冥想练习被证明是有效的提升专注度的方法,我的体会是,冥想并不是减少走神的次数,而是提升觉察力,让我更快地意识到自己走神了,从而迅速回到主题上。

利用 Deadline 的压力,也是提高专注程度的方法。在临近截止日期的时候心无旁骛,进入心流状态,效率暴涨,成就感满满。相信你一定有过类似的体验,我现在就是用这种状态在写这篇文章~

每天开始工作之前,我有一个仪式,通过完成这个仪式,消除潜在的干扰源,更快地进入专注状态:

番茄工作法也是有效提升专注度的手段,我用了很长时间,现在没有用任何软件,凭身体的感觉,差不多 1 个小时一个休息一次。

零秒思考

我们的大脑其实思考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我们说要思考一下,其实只是先放着不管,等快到了截止日期才真正去思考。零秒思考的方法是利用潜意识进行快速思考,做法很简单,就是写好一个问题,给自己倒计时一分钟来思考,列出关键点。第一次看到时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但试了几个问题我就发现答案很靠谱,因为最重要的东西都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我在工作和生活大量使用这个方法,比如做计划,准备演讲,列文章提纲等。

莫法特休息法

同一项工作做的时间长了,效率就会降低,一两个小时之后,做另外一项工作,给大脑一些新鲜的刺激。据说莫法特的书房里有三张书桌,分别是三个不同的项目,在一张上工作累了,休息一下,就进入另一张开始工作。脑力工作者需要的休息并不是睡很多觉,而是换脑子,体力工作者每天消耗了大量体力,才需要用睡觉的方式来补充体力。 我会把写作,沟通,写代码,课程设计,填报销,处理邮件等工作穿插进行。

健康

一直以为从《21 天精通 C++》到《颈椎康复指南》是个玩笑,直到去年团队的一位同事因为颈椎问题严重到必须休假治疗,我也感觉到久坐后后背和脖子特别难受,一度影响到工作状态。于是我增加了跑步、瑜伽等运动的时间。几个月下来,基本不影响工作了。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身体健康呢?我有如下实践:

亲子即健身

在去公园遛娃的时候,顺带做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动作。在家里我会让儿子们坐到我的背上做负重平板撑。

社交即健身

和朋友约跑是我的一大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边跑步一边交流跑步经验,工作生活的近况。

工作即健身

大部分公司都有简易的健身器材,工作累了就去锻炼一下,既能醒脑有能强身。当然,因为做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工作实践,所以不怕被人说不务正业,工作量不饱和等。

通勤即健身

我家离公司步行在 30 分钟左右,我基本是用快走的方式健身,在路上不带耳机,减少输入,还经常会冒出很好的想法。 公司在 7 楼,我一般都是走楼梯上去,有时甚至跑上去,有一次七楼刚出来被同事叫住,说电梯关门的时候看到我,没想到一开门又看到我~

饮食

如何保持高的睡眠质量,同时我对吃肉和蔬菜是毫不留情的。

吃好早餐

人在肚子饿的状态,身体会自动降低对热量的消耗。而相对于脂肪而言,肌肉消耗的热量更多,所以身体会优先分解肌肉,而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更加降低了基础代谢率。所以如果你想减脂增肌,一定不能饿肚子。丰富的早餐可以除了可以带来极大的幸福感,还能减少午餐的摄入量,让下午更清醒,更有效率。

晚餐清淡,不吃夜宵

吃夜宵会增加肠胃蠕动,影响睡眠质量。

不喝酒和饮料

酒精和刺激性饮料都会影响睡眠质量,我连普通饮料都不喝,因为不利于嗓子保护。虽然有时候在社交场合只吃肉不喝酒显得有点另类,但我相信人们是因为我的价值而欣赏我,而不是我的酒量。

家庭

融入彼此的圈子

和爱人培养更多的共同语言,让交流变得更有效,比如一起读一本书,交流心得。一起做手工皂,一起做早餐,一起买菜,甚至一起洗漱。两个人的共同经历越多,共同会议和共同语言也越多。我们一起约朋友吃饭,一起参加大会演讲,一起参加视觉引导,一起参加黑客马拉松,一起顶着寒风去静滩… 这样做,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彼此陪伴的时间,从而节省出需要单独陪伴做感情交流的时间?你 Get 到了吗?

事务即亲子

除了爱人,还有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我将其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里,比如洗澡的时候,我会用两个手指模拟外星生物走独木桥,不小心掉水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参与调奶,培养精心动作,带着他们去取快递,进门出门就培养了礼貌的习惯。

学习

无动机不学习

学习包含三个维度,动机、内容和交互。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动机,信息时代海量信息可以即刻获取,各种先进的技术也增强了学习的体验和便利性。唯有动机是最难的,大部分人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焦虑而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学完记不住,记住了做不到,不能学以致用。我的方式是输出倒逼输入,先找个目标,比如承诺一个演讲,培训,文章等,再去学习,这样效率和效果都会好很多。那种走在路上有事没事就用「得到」听本书刷虚拟的成就感的方式并不适合我。

更多的学习方法可以看这篇文章:

走过的弯路

现在回顾,在我实践时间管理的过程中,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在此与您分享。

过多地关注工具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工具控,对工具关注太多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要提醒您不要跟我一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工作时间的分析太晚

之前做时间记录,工作的内容只记了「工作」这个分类,没有具体到做的事情,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业余时间的优化上。直到最近我才开始用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对工作花费的时间进行分析,让我看到了巨大的提升空间。 德鲁克在《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出知识工作者最难以管理,很多企业采用结果到导向的方式进行宏观管理,但作为知识工作者,我们自己应该对自己进行微观管理,才能提高生产力。

高估了网络学习的价值

我曾参加过一些「名人」的私密群,因为信息量太大很快就退掉了。付费订阅的「樊登读书会」,「五分钟商学院」,「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包括「速度训练营」,「时间管理训练营」等都没什么用,几百人的大群,每天上千条信息,平添许多焦虑。 对我而言,大部分有用的知识还是来自书本。

忽视了个人助理的作用

曾在去年 10 月尝试过了解到个人助理服务,当时觉得真人个人助理还挺新奇的,不过当时浅尝辄止。直到最近重读《每周工作 4 小时》,里边提到一个节省时间的技巧是外包。我才又开始尝试,昨天让助理帮我预订了出差的机票和酒店,还有想吃的水果,刚开始用需要输入一些信息,久了有了默契,就可以一键完成很多事情:比如「给家里买 50 元的时令水果」,给「我和老婆各充值 100 元话费」等。还有之前大量写文章的时候,一大痛点就是要发布到公众号,简书,知乎专栏,头条号等多个平台,这些事情都是重复且耗时的,我准备找解决方案,将其外包出去。最近在尝试的有 VAhut,助理来也。通过分析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将最好的精力放在 20% 最有价值的工作上,另外的 80% 进行精简或外包。将会极大地提供价值创造的速度。

推荐书籍

这一年多在学习和实践个人管理的过程中,读了几十本相关的书籍,挑选我认为最有帮助的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学习类

  • 好好学习
  • 学习之道
  • 这样读书就够了

时间管理类

  • 每周工作 4 小时
  • 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
  •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习惯培养

  • 习惯的力量
  • 刻意练习
  • 练习的心态

家庭

  • 爱的五种语言
  • 斯托纳夫人的自然教育
  • 非暴力沟通

励志类

  • 富兰克林自传
  • 奇特的一生
  •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后记

本文较长,感谢您耐心读到最后。我先分享了我从糟糕的状态转变到良好状态的经历,然后是对时间管理的认识要上升到个人管理。之后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些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工作,生活中应用的一些实践。最后是我走过的一些弯路以及推荐的基本书籍。 我没有直接回答文章开头的痛点该如何解决,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我希望您看完本文,能够有所启发,找到自己的答案。如果还是很困惑,我感到非常抱歉,期望您能留言与我交流。

身材不错

好文。《爱的五中语言》这本书不错 👍

👍,最近确实个人管理比较混乱,尝试的做一下,感谢分享,有一个小小的指正“浑浑噩噩或了 30 年”

不错,LZ 用心啊,写的很仔细细心

你一篇文章写太长了,拆分成 5 篇文章吧。

这文章我将近听了一个小时,听完都湿了 衣服 (一边快走一边听),受益匪浅。

greatghoul 回复

哪来的音频😂 😂

Lancelot 回复

pocket 朗读文章

感谢分享

写得非常实在,感谢分享。

好文!非常实用!现在的我就是之前你的状态,好累啊。

弯弯老师你好

登峰造极之路

到 18:30 离开公司。18:30 到家

公司和家里的有多近 😂

aisensiy 回复

不好意思,是 18:30 离开公司~

stargwq 回复

谢谢斧正~

大概一周之前看到了这个帖子,当时没有时间看(也是没有心情,手头的事情太乱了)。打开之后就一直舍不得关掉标签,怕关掉之后就再也想不起来要看看这个帖子了。 今天终于有时间,从头到尾仔细地读了一遍,收获很多。 我也要试着像楼主这样管理自己的人生 谢谢

感觉这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我更适合懒散的生活,向往做一个无忧无虑无畏无惧的人

w7938940 回复

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多元且包容的世界,Just follow your heart~

w7938940 回复

那你应该也是打野带点燃的人。

dandananddada 回复

好像寡妇打野都带点燃

w7938940 回复

好久不玩了,以前螳螂、狮子狗、挖掘机打野,一水点燃、惩戒。S4 刚改的时候点燃带走一个,惩戒带走一个。

写的很长啊,大概看了一下,还不错哦,分享自己时间管理经验,赞一个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