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提交的修改当然不会被 reset 回去了啊,因为你是新建的文件,git 都没有纪录过的,怎么帮你 reset 呢?你不想要这些文件就直接 rm 删掉就好了啊。
什么玩意儿!
对了,补充一句,如果说有什么值得遵守的规则的话,那就是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除了黑/白系(包括其灰度级)其他的色彩在一个页面里不要超过 3 个,并且只有一个是允许大面积出现的(主色调),另外一个和它色相接近用于辅助,最后一个和它色相对调用于对比。
这是最保守也是最稳妥的方案,辅助和对比亮色也不是必要的,越简单越不容易犯错。
#10 楼 @bhuztez 坦白讲,没有万能公式。合理或不合理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说你作品的主题呀,涉及的文化背景啊,意图表达的功能啊,涉众的综合风格倾向啊之类的。
具体来说,假设你有颜色 A 和 B,这是确定的且不能更改的,然后你需要一个用来搭配的颜色 C。如果没有任何前提条件,那就像我在之前回复的第一张图里所示,找一个万能中间色最稳妥了,无论是做对比还是平衡还是互补都能起到作用。
但是如果有前提条件,比如说 A 和 B 都是辅助色,目标 C 是用来做主色调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我最开始提到的那些因素了。通常来说,主色调都是偏向于较高饱和度 和/或 较高亮度的,这是为了抓眼球,但也不排除作品本身的风格不适合,所以很难下个定论。
假设只是一般性作品,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多,那么就从色环里找一个 分离互补 / 三元 / 相似 配色,然后单独调整辅助色的饱和度和亮度,把主色衬起来即可。关于 分离互补 / 三元 / 相似,我放几张示例图:(主色为某绿色的情况下)
就是这样,色彩搭配是很讲究功能性的,而功能性又是由很多背景条件来约束的,所以不存在万能公式一说。
释一下:这一张是以 LZ 给定的两个基色去选的一个中间色,调整一下饱和度和亮度即可得到 light blue
这一张则是以 LZ 给定的绿色作为基色,用标准的色环寻找的另外两个色
配色这种事情,算法或规则什么的只是确保你不要用了不合理的色彩搭配,但是对于正确的色彩搭配则没有什么定式,在不犯错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吧,逐渐提高自己的色彩敏感度,以后就不需要辅助工具了。
再给补一张以 LZ 给定紫色为基色的标准色环图
你目前的错误和上传无关啊,paginates_per
应该是一个分页的方法吧?
#2 楼 @chechaoyang 就直说伸手党完了呗
这是惯例啊,以文件系统为例,假设你当前就在 /
路径下,那么你输入 cd somepath
和输入 cd /somepath
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Rails 的惯例也是如此,因为默认的就是 /
,不过最好写清楚,也就是所谓的“显示定义”,这样可以保证任何人都看得明白,不至于产生类似你这样的误解。
自某版本开始(大概是 2.0,记不太清楚了),Capybara 不再支持除 Feature Spec 以外的测试里使用其内置 DSL,而你这个很明显是 Request Test,所以会报 undefined method 'visit'
。
如果你要跟着书来联系,那就使用和书里一样的版本,这就是我提醒你 Capybara 版本的意思。
注意一下 Capybara 的版本
这不是在 IDE 里面吗?追一下看看咯
PostgreSQL 的 role 不对,如果是 Mac 系统,默认的 role 是你的系统用户名,去改配置文件。
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
Feature Test 是测试一个完整的功能的,而且是偏向于从用户交互的角度来描述。往往是从用户的输入开始,到反馈给用户的输出结束,隐藏中间的,特别是系统内部的处理过程。
按照我个人的习惯,楼主给出的例子我觉得就不是太合适,输入是好的,因为操作的目标都是 UI 的元素,但是输出却是系统内部的,实际上用户并不知道也不会关心 change(Topic, :count).by(1)
这一步。
更恰当的测试应该是检查 UI 上能够反映出计数加 1 的地方,比如说某处显示的帖子总数之类的。我感觉 Feature Test 比较接近于常说的验收测试,这从 RSpec 和 Capybara 在前一段进行重构当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Capybara 不再推荐用于除 Feature Test 以外的测试)
Request Test 则是去除了和 UI 相关的部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覆盖从用户发起请求到系统响应结果的全过程(单一功能的),这期间会包含 controller 的部分是很正常的,但是粒度不必很细,而且也会包含其他的部分,比如 routes,有的时候还会涉及外部服务
Controller Test 就是测试只和 controller 内部处理逻辑相关的单元测试,往往不一定是按照具体的功能划分测试的范围,而是按照方法的调用次序或彼此之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把各种测试平行来看的话,真的会觉得不好区分,所以个人看法是重点理解不同测试所关注的层级不同,因此测试时的范围、代入上下文,操作对象、期望值等等也就各有不同。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很多测试可能说的是一会儿事,但却是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粒度来进行的描述,所以如果你觉得重复了,要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你要测试的东西,要么暂且放下,等有了核实的“视角”之后再来。
单纯追求测试覆盖率指标是没有太大必要的,对于设计和实现良好的应用程序来说,测试能覆盖比较关键或比较复杂容易出错的业务逻辑就可以了,毕竟测试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问题往往出现在非代码层面,比如说业务分析错了,或者系统设计得不够好,这个时候你的测试覆盖率再高也无济于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你无法从个角度和层级来描述清楚你要测试的东西,那很可能你需要倒退回设计阶段仔细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把这个“东西”想清楚了。
#2 楼 @jiyinyiyong 恕我直言,你的问题就是想太多。
Responsive Design
#10 楼 @lufeihaidao 对啊,就是看他们在论坛上说的。你知道,参加这个课程的人有很多是第一次接触命令行的,什么 vim, emacs, nano...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区别,相比而言自然还是 nano 更可用一些。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不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
心疼啥,金属机身就是这样的,摸着热才说明散热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