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有那么好的视力,
写大段的内容,我一般也只开 1~ 4 个屏;
参考、改善文件的内容的时候,就容易开到:8~10 个屏了。
好美的截屏,都可以当『 华丽风格 @ Emacs 』的宣传海报啦,
我倒是有个想法,要用 Emacs,就从最基本的功能,最少的插件开始,不要过分依赖 Vim 或者 IDE 的原有操作习惯。有些类似于:学动态语言,不必处处模仿静态语言的概念,学外语,不必处处对应到母语。
这种「 简约风格 @ Emacs 」学习曲线比较平和,我当时很快地从 IDE 切换到【以 Emacs 为主,其他文本编辑器为辅】的方式来写:php, ruby, javascript, html, css 的,这样的过渡期,一般来说两三个星期,最多一个月吧。
可以访问:https://github.com/doosolar/emacs 下载 或者 clone 取得一个极简风格的 Emacs 配置,里面的注释简单明了,而且,我会持续写《Emacs 闲谈》来介绍的。
操作 Emacs,确实充满愉悦,十指如飞,犹如弹琴,哪来什么小拇指不适应的说法? 想想:朗朗等人弹钢琴,小拇指多么有力量,多么灵活 !!
Spacemacs 是 Emacs 的一个配置吧?Vim 操作中的 ESC 模式,是 Emacs 所不需要的,当用 Spacemacs 的时候,还需要模拟 Vim 的 ESC 键,来切换「编辑」和「命令」吗?
Emacs 和 Tmux 的分屏,手感很不一样,Emacs 的分屏,很适合参考多个文件,进行编写;Tmux 的分屏,很适合同时跟踪不同的 log。
我用的是:ViewSonic 27 吋,当时也没有认真选,目前觉得:分辨率不够高,打算将来换。
退出 Emacs 的操作:
第一步:按 Ctrl-x(按下 Ctrl 键不放,然后按 x 键); 第二步:按 Ctrl-c(按下 Ctrl 键不放,然后按 c 键)
上面的操作,按照约定俗成,以后就简写为: C-x C-c
这个活动,教与学,仅在活动当天吗?
曾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当时是:生产环境中,javascript 的包打得不好,太臃肿了,一些不要的包都打进去了。后来调配了 javascript 的包后,解决了。
或许,你这次也是一样?
非常感谢!
也是一种思路,好像把原本后端的不少任务,都移到 javascript 里面去了,javascript 变得很重,还和 html 耦合。具体效果怎么样?除了 FaceBook 等超大型网站之外,有中等网站,用 React 或者 Vue 的例子吗?
谢谢,我也去了解一下 Ember.js
谢谢如此清晰的回复。这也是我对 html 和 javascript 放在一起的疑问的所在。
一个组件,即考虑了长得样子(html css)又考虑逻辑(javascript),是不是,整个网站的整体布局,就无法一目了然了?(相反:在 html 和 javascript 分离较好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好地把握整体感觉和调整布局。)
是否,像 Vue, React 的项目,因为负责长得样子的部分(html,css) 和负责行为逻辑的部分(javascript)强耦合的关系,一旦要修改页面布局、颜色(就是修改长得样子),也必须深入底层组件才行,如果这样,是不是太复杂了?
确认一下:Homeland 就是 ruby-china.org 的作品吧?
谢谢,这么看来,React 等,均是把 html 和 javascript 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的?我倒是喜欢:html 和 javascript 分开的。
看了一下:https://github.com/rails/webpacker ,觉得:
1 在 rails/webpacker 的 readme 中:有 webpacker 和 vue 协助的说明:
2 webpacker 自身的说明:
「状态管理可以抽取出来,具体页面需要各自解决」:这样的话,状态管理,放在前端,或者后端,都可以的。
「响应式」:React 中,也是需要用代码告诉它,渲染端为:pc 还是 mobile 吗? 还是可以智能地自动响应?
pc 端、小程序、手机 app、webapp 各自的渲染,是需要各自解决,还是有统一的解决方案,比如:一套代码,就可以适配这些多种终端了?打个比方,就像 jQuery 那样,不要考虑各种游览器,统一写法?React 可以做到这些吗?
没想到这里可以遇到图灵的翻译者啊, ,我也曾为图灵的一本杂志,翻译过两篇短文。
第一:javascript 中,函数是对象,可以赋给变量的。此时,变量就是该函数,如图中的:oldonload 就是 window.onload ,在变量后面添加 () 就是调用执行,如图中的 oldonload();
第二:window.onload(){ 函数 1; 函数 2; } 的写法不对吧,想说的意思是:window.onload = function(){...} ,对吗? 从执行的结果来看,和 addLoadEvent 一样的感觉(只是看图中的代码,没有实际运行验证),不过用途是不同的。window.onload = function(){...} 随便在哪个页面都可以很快使用,addLoadEvent 应该多用在写比较复杂的应用时。
支持!
付出劳动,收费天经地义。
贵不贵,值不值,客户心中有杆秤。
Products 可以不要 default_scope 吗,让代码少些弯,更好读些?
Rails 里面有 join 写法的,会自动生成相关 SQL 的。在这点上,Rails 没有限制,是提供了喝汤用的勺子的。
可以采用 join( 把几张表 join 起来,一起返回结果)等办法吧? 一个 user 会有几个 prescription, consultation 这样的相关数据?不会很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