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的论坛类 SideProject 但反响不好 求提点意见

wokenqingtian · 2021年11月05日 · 最后由 woquxizang 回复于 2021年12月03日 · 2176 次阅读

MonthCamp

做这个 Side Project 的起因是:

  • 不喜欢微信,Slack, Discord 每次打开几百上千的信息
  • 不喜欢在群或论坛里潜水很久结果就认识几个管理员
  • 自己在大群里属于长期潜水型的,但是在小群内还是喜欢交流的
  • 论坛的回复有时太过冗长,希望内容可以压缩一下

所以自己做了点机制上的创新:

  • 把论坛变成一个个子群
  • 每个群 10 人最多
  • 每个月随机重组一次
  • 论坛回复自动分成长回复短回复
  • 子群内帖子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置顶到全局

去 Reddit 上发了下,没有激起半点波澜,还是有点伤心,自己还是很喜欢这个产品形态的,可是貌似没人来用。

我自己有些后续的想法:

也许我不该搞这种平台型的?换成 Discourse 那种模式貌似靠谱一点?

  • 那样可以有独立域名,比如我其实只想搞个 Ruby 论坛而已?
  • 再把 MultiTenant 内容去掉代码开源出去?

发出来望大家给我提点意见

Updates

在吸收了这么多意见后,我又做了一次 UI/UX 的重构:

你这个思路不对吧,怎么随机组合?论坛都需要共同兴趣吧。

什么内容都看不到,根本不想注册...

可能你需要个邀请码机制,用稀缺性来吸引新用户 🤔

chenge #0 回复

有分的 目前就开放了 Ruby 和 IndieHacker 两个社区,都是在各自的社区里进行随机。所以兴趣是相同的

zhengpd #1 回复

可能是入口放太深,不过我有为每个社区加一个 Landing Page 的:https://monthcamp.com/lands/ruby 我宣传的时候也是发的这个链接

没看出你这样的好处,请你详细解释一下。

chenge #5 回复

其实是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目的,对社区里每一个单个的人来说,你可以认识并深入了解更多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Compare objects:

  • 传统群组和论坛: RubyConf 微信群,RubyChina, Reddit Ruby channel, Ruby Discord channel, Rails discourse forum
  • MonthCamp: 一个由按月随机的 10 人组构建起来的社区

1. 认识更多的人

  • 你在以下这些传统的群组和论坛里可能泡了一两年顶多也就认识十来个人左右,而且少有交流
  • 但如果在一个 10 人组里(每月随机一次)一年过去了你是有机会深度了解 10 x 12 个 rubyists.

2.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与欲望

  • 在传统群组和论坛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好东西可以发出来的,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潜水或点赞
  • 但每个人都是有表达欲望的,当把你放在一个 10 人组里时,你的表达欲是极有机会得到满足的,因为你不太会在乎自己说的好不好,因为就是 10 个人之间互现分享所得,非常类似线下 meetup

3. 一个社区的繁荣昌盛是需要每一个人都活跃起来的

  • 传统的群组和论坛基本都是围绕着几个 Moderators 来运转的,因为他们更愿意分享或者是更有货可以分享,但这样的社区是不是就是社区的最好形态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 而你在一个由按月随机的 10 人组构建起来的社区是有可能变成一个极度活跃的社区的。

我做这个机制就是想让社区流动起来,能流动起来的社区才更有机会成为一个健康且长久的 Active 的社区

仿 basecamp 吗

pynix #7 回复

确实有参考 Basecamp 的 UI, 但产品形态完全不同

我觉得随机组合难以说服人,讨论必须要有共同兴趣吧。

传统的论坛主要是靠人多,总有感兴趣的,当然水平相差很多,有时候灌水多。

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新颖,可能一时间大伙不太明白这种模式,不像已有的产品那么好理解,我觉得不妨加上一些页面的截图放到首页,这样更直观的让大家看到产品的内容,也更好理解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另外我觉得你现在的描述比产品首页的更好理解,不妨就把你说的你做这个 side project 的起因以一种比较合适的语气放到首页,试试看效果。😀

FinnG #10 回复

谢谢鼓励~ 你说的对,我这个首页确实做的不太好,得花点心思重新折腾一下

chenge #9 回复

确实有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这个只要论坛的 scope 划定的合理应该就问题不大,比如 Ruby 的圈子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直接做 Ruby 社区我觉得看起来还算合理,比如像 JS 这样的社区,可能就需要分开成什么 Vue 社区、React 社区、Node 社区等等...

当然这都是我觉得,还是需要市场的验证,而且至少得有百人以上的参与才能比较好验证我的想法,可惜就是看起来这个冷启动都困难,可能就像 @FinnG 说的,我这个不太常见,光跟其他人解释都要废不少功夫

可以录个几分钟的视频,放在首页上,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理念

你的有创新,是以人为中心,人少混个熟悉。传统是以话题和兴趣为中心。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你帮我开个 vlang 板块吧,我帮你试验一下。

shiweifu #13 回复

Good idea! 搞个视频是个不错的思路 谢谢你的反馈

加入了,这个 Betin cliff 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细节还有问题,不好理解。

欢迎对 v 语言感兴趣的加入新式 mini 论坛讨论。

chenge #17 回复

Betin cliff 是你当前 camp 所在地的名字,下面是详细概念解释

  • Land: 社区比如 Ruby, Vlang
  • Season: 一个月视为一个 season
  • Camp:这个就是 group
  • Camp Location: 这个就是 Betin cliff 的来源,它是 camp 当前所在 location 的名字 (我在后台生成了很多 location 以供 camp 使用)

当初做这个设计是有一点游戏化的考虑的,希望将来可以像游戏地图一样把所有 location 都展示在一张游戏地图上,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当前 camp 所在地的 location

知道了,挺有意思。谢谢!

为什么不采用 markdown 呢?语法希望能够支持彩色。好像不能删除帖子。

感覺更像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沒有主持充熱度還是有點難吧

而且對於不認識的人,連續討論一個月或者有點長。。。

Aiken00 #21 回复

小組討論沒有主持充熱度還是有點難吧

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主持,10 个人里每一个都可以自由分享,类似线下 Meetup

而且對於不認識的人,連續討論一個月或者有點長。。。

设计这个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了解跟多同一社区里不认识的人。如果时间弄太短可能会影响聊天的质量

我也设计一个 travel 的机制,每个月可以随机换组 3 次,以防有些人觉得气味不相投

chenge #20 回复

Markdown 对于非技术区的不太友好,所以直接用了 Trix。

好像不能删除帖子。

这个我也考虑了好久,不太想加删帖,删评论的功能。如果真的想删通过这样编辑也是能做到。也不完全确定,但暂时是这么决定的。

把贴吧以前的模式扣过来,可能还更好

缺少个新手引导,点到首页以后不知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去注册。

这个思路挺有趣的,支持一波。

作为一个大龄青年,给点反馈:你可以把产品的目标放到需要找点乐子的人身上。


有了孩子之后,总是觉得时间太少,更不愿意和和别人闲聊。但凡有可支配时间,基本上都是直奔主题,都花在了这些方面:

  • 出去锻炼
  • Udemy,极客时间,Oreily
  • 写 side project,尝试点新东西
  • 读书
  • 和老朋友面对面的聊天

我这种 35 岁 + 的人应该不是你们的目标客户,我懒的去认识一些泛泛之交的朋友,懒得打游戏,懒得去消磨时光。说来讽刺,作为一个 IT 从业者,业余时间却不愿意花一秒钟泡在技术营造的各种社交软件里。

xiaoronglv #27 回复

你也是在找乐子,只不过你的乐子不是社交罢了。你优先做重复稳定回能的事情,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可能无效的消遣上面,甚至这种消遣对你来说是耗能行为

这种模式好像更适合相亲网站😀

geniusfox #25 回复

我这个 UX 确实做的不好,我会重新重新设计一下,太晦涩了好多地方

xiaoronglv #27 回复

谢谢您了这么详细的反馈。不过我还有些问题想追问下:

你可以把产品的目标放到需要找点乐子的人身上。

这个“找点乐子的人”,有没有更详细点的信息?我好看看能不能转化成具体需求

我懒的去认识一些泛泛之交的朋友

  • 我现在这个模式其实不太希望只是泛泛之交,比如我以后可以让群组在满足某种条件下不解散,或者允许开私人群组,你看这样能不能解决这种问题?还是说您有什么别的看法?
  • 您也许在 Ruby 社区也许是已经有足够多的朋友可以交流了,所以不再需要更多的朋友。但是当您进入一个另一个全新的其它社区的时候,MonthCamp 这种模式是不是就会对你有吸引力了呢?

你听过“邓巴数字”吗?

每种关系都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脑力,所以每个人可以维持的社会关系是有限的。统计数字表明,一个人可以维持的最亲密的亲人和朋友不会超过 10 个人,可以维持的泛泛之交不会超过 150 个人。

真如 @sanm1992 所言,这种随机的聊天模式适合相亲。

xiaoronglv #34 回复

相亲聊天会十个人聚在一起聊一个月吗?这就是开个玩笑吧... 您可能没仔细看我的机制设定。

如果您非要这么严肃的看这个问题,那请问您逛 RubyChina 的动机在哪?RubyChina 的人远超 150 了吧。

再说回这个泛泛之交,其实人一辈子并不是要和每一个人维护一辈子的关系吧,在人生的每一段都会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关系还不错的同好对吧,但大部分都不是一辈子的,你可以说那些关系就没有价值吗?

就像我刚学 Ruby 的时候,是和一群同样不懂 Ruby 的人一起学习的,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继续,或者分道扬镳,但是那些我们共同学习和讨论的日子是相当有价值的啊,但这和所谓的邓巴数字有任何关系吗?明显没有。

我做 MonthCamp 就是在找一种方式,去复原这种场景,希望可以通过机制来激活每个社区每一个人。

拿 RubyChina 举例,在国内已经算做的相当好的了,但是真正出来说话的有多少?你又与多少人对话过?从社区运营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话,明显这个社区还是有优化空间的。

我不是来做长期关系的,我是想通过机制来降低门栏,让社区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不会因为别人说过就不可以再次讨论,不会因为自己货太少就不拿出来聊,不会因为人多而有心里压力。

无人发言,这个是问题。

我个人觉得很厉害,也觉得很喜欢。 整个设计使用敢跟 hey.com / basecamp 很雷同 我觉得问题,真的是在 需要花时间教育使用者。 hey.com / basecamp 都有完整的视频介绍。 尤其是 hey.com 我没看他的视频,我觉得我不太可能知道怎么使用。

另外,Target User 的部份,我觉得不在产品本身区分。而是 视频分享的对象。 这类讨论区,确实要约 2x 岁,比较有时间去尝鲜。 至于 3x 岁以上的人。通常都是等 2x 岁 流行到很火红。才会开始回过头来关注。

所以我个人觉得

  1. 产品 - 本身已经很完善 (UX 动线可能需要在稍微微调,确实有时候我会迷路,可是用 hey.com 的时候,一开始应该也都会迷路)

  2. 推广 - 视频应该会是最快。我认为,或许真的可以考虑,是要技术群为主,还是可以扩展到 其他领域 (工作/ 娱乐)

  3. 内容 - 比较没有内容确实很快就想离开了,但我相信推广成功,内容问题就有解了,毕竟,有人就会有内容。

整体而言,我是喜欢的!对于非 Ruby on Rails 圈的 圈外人。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因为他们对于 hey.com 的 UI/UX 模式本身就不适应。

这些事我的简短想法。我自己是觉得很厉害!要叫你作个 hey.com 你可能也可以实做的出来。💪

chenge #36 回复

是的,冷启动好难😭

搞点奖励活动,比如送书抽奖等。刺激一下。

特别感谢你的鼓励,我一度对这个产品有点失去信心。看到你的鼓励,我觉得我还可以再往前探索探索💪

楼主显然是程序员思维

没有人用你的产品是必然的。凭什么你发个贴别人就会来用你的产品,要知道各大 ugc 平台都不知道做了多少广告才能取得用户,你光凭一个贴子就想邀请别人试用你的产品,这个想法不客气的说就是幼稚。当然我尊重你设计产品的思路,只是设计和推广完全是两码事。从产品上来看,reddit 和贴吧可以吐槽的点简直太多,但这根本不妨碍他们有这么多用户。可以说 web 开发里面不存在那种产品,光凭这个产品本身的特质就能成功。拿论坛来说,没有人会因为你的产品很优秀来用你,做论坛必须要有内容沉淀。homeland 是一个不错的开源项目,但是假如这里不是 rubyist 的聚集地,没有这么多历史内容,你论坛做得再好又有谁会来访问?

建议你出门,和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多谈谈话。以我多年互联网的经验,一个论坛产品的核心就是满足人们八卦、装 B、看妞、寻找共鸣等等这些基础感情需求,因为你真的想要点有深度的东西,看看书,看看论文不香吗?为什么非要上来和别人吹 B?知乎上别人发长腿穿搭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点赞啊,你就 10 个人有谁会愿意特地来发帖?论坛类产品的核心是运营和推广,产品本身的属性只作为辅助,先搞清楚主次再说吧。

其实类似的产品我也试用过一些,社交类其实已经早被探索得差不多了。比如我用过一个 app,输入某个主题,会把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随机按照 9 个人分组,随后解散。然后我发现用这种方式找到靓妞,哦不,不是,找到愉快交流的可能性很低。这几年社交类只崛起过一个,叫 soul,我用过一段时间,不过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探探。最开始初期妹子质量还不错,之后就……

其实, @adamshen 大说得很实际,确实,就算是超级大公司的产品,没有洒点币推广,就只能靠时间 or 名人推荐。

跟我说的一样,产品感觉算是很完善了 (除了操作动线需要微调),说到底,跟我先前提到的一样,剩下的就是推广的问题了。推广也是另外一门学问。

不过这些东西本来就要慢慢摸索的~

甚至有一部份是靠运气,谁会想到 basecamp 在美国当初这么多人用。谁会想到 hey.com 这种 email service 能让人放弃 gmail.com 花大钱,就因为他有 basecamp + dhh 加持。

所以,不段尝试 + pivot,本来就是新创产业的辛苦道路。 目前 social network 类别的都是重口味才有流量。 确实,转向开发主题为 相亲 + 美图分享,肯定马上让你的 server cpu loading 100%。

但,这可能不是开发者当初这个 side project 的初衷。

何况只是 side project。尤其是想要有正向的交流,是更难的路。 Side project 就 坚持走自己的路哄~

除非没工作,要靠这个生活,再转向迎合大众口味即可。

😁

刚刚又点进去 https://monthcamp.com/ 看了下 坦白说,习惯操作的话,主题多的话,还蛮好玩有趣的。

可能是属于,本身喜欢尝鲜的人会喜欢的产品

目前资料量不多,是不是可以加一个类似大厅的功能,把所有文章集中在一起。 (有点像 rubychina 的 社区 )。 因为我刚刚想要发一个主题关于 Linux 的 想探讨关于 CentOS 的内容:

  1. 找不到主题
  2. 独立一个 linux 主题,感觉这个又属于很冷门的主题
  3. 如果有一个类似 瞎扯淡 的主题 可能会好一点
  4. 但都只能每个主题点进去又觉得麻烦,如果有一个大厅区 包含所有讨论,看到喜欢的讨论,再进去那一个主题区是不是更好

另外,我觉得很多看不懂的语言...

Indie hacker ?? Betin cliff ?? Eubolus cliff ??

  1. 已有内容/成员太少,给个五毛钱拉点人气,不然一看这冷清一马走了;
  2. 首页太理性,一大段一大段的不知道说啥,最好一句话讲清楚,多用短语。
  3. 首页没有图片代入感,以为是自娱自乐的站点,放点目标人群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上去。
adamshen #41 回复

拿论坛来说,没有人会因为你的产品很优秀来用你,做论坛必须要有内容沉淀。homeland 是一个不错的开源项目,但是假如这里不是 rubyist 的聚集地,没有这么多历史内容,你论坛做得再好又有谁会来访问?

你说的没错,我目前能做的也就是打磨产品,其他方面我是真的暂时没啥头绪

建议你出门,和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多谈谈话。

赞同

一个论坛产品的核心就是满足人们八卦、装 B、看妞、寻找共鸣等等这些基础感情需求,因为你真的想要点有深度的东西,看看书,看看论文不香吗?...

哥们,这个就与我的产品方向相去甚远,有点扯,MonthCamp 不是服务这种需求的

楼主显然是程序员思维 论坛类产品的核心是运营和推广,产品本身的属性只作为辅助,先搞清楚主次再说吧。

我做这个 side project 之前,确实保有太多的程序员思维,这个在我做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个单一的程序员思维给我带来非常多阻碍。说句执拗的话,这却是当前我有且仅愿意投入精力的部分了,我依然相信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产品是以产品本身为核心,这次算一次尝试吧。

感谢你的理解

我这个当前的设置是没有管理员的,社区自发展。 但我也设置一个 Globe 板块的机制:

1. 小组内如果觉得哪个帖子有意思,希望其他人也能讨论,可以置顶(五人投票)就可以置顶到 Globe

这样好内容可以沉淀到全社区

2. 所有的小组讨论全部是公开的,也就是你不需加入这个组,甚至不需要登陆 就可以查看所有内容

这样内容是可以分享到别的平台去的,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我不准备做个传统论坛和聊天软件的替代者,而是做个补充。

另外,我觉得很多看不懂的语言... Indie hacker ?? Betin cliff ?? Eubolus cliff ??

  • Indie hacker 是 另一个社区
  • Betin cliff 和 Eubolus cliff 组名

我之前在 19 楼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解释

在吸收了这么多意见后,周末,我又做了一次 UI/UX 的重构,同时也优化了小尺寸设备上的 UI, 相信现在对新手会非常友好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如果真的对产品的模式有一定的自信,可以找有运营经验的朋友推一下。现阶段没人,和产品力真的没什么关系。不过我个人不太看好这种产品模型,大多数人上论坛谈论都是希望被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内容,这种子群透过投票分享的方式太麻烦了,和上论坛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主动把广播变成组播,只能说互联网上面的话语权可能是不平等的,产生更优质内容的人掌握了更高的话语权,这样有人会希望切割到一个更平等的环境,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即使人减少了,这也依然是一个话语权不平等的场合,你随机把十个人凑到一起,这几个人产生愉快交流的可能性甚至更低了,爆粗口的情况也会增加。

adamshen #51 回复

大多数人上论坛谈论都是希望被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内容

这个就已经不是我的想解决的问题了,我就是希望几个人谈论就好了,这是是我的主线,所以您这个担心,其实是我的选择,我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主动把广播变成组播,只能说互联网上面的话语权可能是不平等的,产生更优质内容的人掌握了更高的话语权,这样有人会希望切割到一个更平等的环境,这个我可以理解。

我不是想针对话语权做文章,我是希望每个小虾小米都有低门栏表达的空间

但是即使人减少了,这也依然是一个话语权不平等的场合,你随机把十个人凑到一起,这几个人产生愉快交流的可能性甚至更低了,爆粗口的情况也会增加。

这个是基于我个人经验也是基于我个人经验来判断的,我就是个喜欢在小范围里分享的人,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慢慢认识跟多的 rubyist.

  • RubyChina,Reddit,Rails forum,Ruby discord 逛了 3 年多了,记得起来的就那么十几个人,且没交流过
  • 一个问题发出来,很快就被某一个人解答了,但其实有不少人也许都想发表一下,却发现已经被讲过了。但我在线下几个人 meetup 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问题,我有表达的空间,就是分享所见所得,无所谓别人谈没谈过。
  • 我就希望能有那么几个 rubyist 能在小范围内畅所欲言,且我又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这种体验

所以这个形态算是一种 trade off, 我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只是在努力解决我想解决的问题。

少见的社区方向的有趣项目 👍🏻

国内没有 Camp 这种文化基础,所以这个概念推广起来应该认知阻力不小,是不是应该往 Meetup / AskMeAnything 这个方向上靠一下(和你目前 Landing Page 上的圆桌概念也不冲突)?国内在这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平台。纯个人主观建议 ~

我的意思是论坛这种产品从基因上和封闭是排斥的,meetup 什么的,即时通讯等等形式更加容易承载

如果真的有那种小范围社交需求,那么直接组织线下聚会不是更好,再者自己维持一个半开放和更新的社交圈即可,何必上论坛?上论坛本身就是为了争取和更多人交流的可能性

谢谢鼓励

国内没有 Camp 这种文化基础,所以这个概念推广起来应该认知阻力不小

你说的对,确实不好解释。以下是详细原因:

在国内做我一直没敢多想,主要觉得可能会面临资质,自我审查之类的问题,完全没经验。 所以就想从技术领域开始做起,做个跨地域的跨国界的,就不会有太多非技术的东西要我去考虑。 而且自己的初衷就是做个 MonthCamp for Rubyist,只是后来觉得好像可以扩散到其他社区,就做成了个平台

题外话: 发到 RubyChina 是因为发布以后反响特别不好,就想找人聊聊给提点建议。确实也收到很多反馈,引导我改了两个版,还是很开心

adamshen #54 回复

如果真的有那种小范围社交需求,那么直接组织线下聚会不是更好,再者自己维持一个半开放和更新的社交圈即可,何必上论坛?上论坛本身就是为了争取和更多人交流的可能性

您这个思路我完全理解,但是就着这个思路他还真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线下聚会有太多问题,它有时间,空间,不可沉淀等问题

  • 时间:时间表匹配的人太有限
  • 空间:严重受限你所在城市甚至国家,全球 Ruby 圈有很多 nice 的 rubyist,我是不太有机会认识和交流的
  • 不可沉淀:很难让没来的人去了解你们聊的内容

我就是借个论坛的壳子

我其实算是探索一种新的以一个社区为界的新社交方式,不要被“论坛”两个字限制住了,我就是借论坛的壳子,原因是论坛更适合高质量的交流

Ruby 其实有好多 chat 类型的群组,RubyConf 微信群,Ruby discord 群,Rubyslack 群,但这些都有一个非常常见的痛点,信息太多,缺乏组织,如下图:

每次打开一大堆未读信息,全部堆在一个窗口里,光是往回翻就能翻我一两分钟。 时间长了,你也懒得去翻了,实在是麻烦。这样社区的内容其实就没有很好沉淀下来,因为不大会有人去回看,所以这种几百上千的群里必定不会有高质量内容。

而论坛的这种一个 topic 一个 topic 的组织方式其实特别好(这也我喜欢 RubyChina 但不喜欢 RubyConf 微信群的原因)

同样的,Discord 出了个新功能,叫 thread,并推荐大家在 thread 里去聊,一样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可这事儿放在传统论坛的范围内,根本就不是问题里,天然的通过 topic 分隔开了。

传统论坛的问题

传统论坛的问题,就是人之间的关系太疏离,小虾小米的发言门栏相对微信群,discord 偏高。

所以两者融合一下,再配上一些机制,就有了 MonthCamp 这种交流方式

  • 算不上是论坛
  • 也算不上是一个单纯的群组
  • 它更像是 Camp

三五同好一起出去野营,聊聊 Ruby 见闻,过一个月又换一波。

因为不大会有人去回看,所以这种几百上千的群里必定不会有高质量内容。

这只是你的假设,如果是有人 at 我,至少我会把 at 我的上下文拉出来看的。

苹果打败诺基亚靠的是营造一个全新的体验战争,让人们放弃旧的节点,带来一种全新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让人们在你那形成链接。 但造论坛不一样,论坛的核心是人,是圈子,本质就是交流分享,有好的内容才是关键。置顶模式、发帖机制、点赞有几个按钮,至少我不在意,你能让我看到觉得有意思的东西,那就行。

网站的整体 UI 还是挺不错,但像吃鸡游戏一样。50 人里胜一个人,和 50 人里胜 4 个人,区别大么?

Catherine #57 回复

这只是你的假设,如果是有人 at 我,至少我会把 at 我的上下文拉出来看的。

at 你也只是因为这段谈话与你有关,对于其他没有被 at 的人,你参与的这段哪怕是很有价值的讨论,一样是会被埋藏在新 messages 的海洋中,无人问津。

论坛的核心是人,是圈子

这个确实,我明显没这个能力做这种社区的冷启动... 可以说是一个人在那意淫一个自己幻想中社区的样子,完了还以为把产品做出来就万事大吉了。。。结果现实 Pia Pia 打脸😥

59 楼 已删除

楼主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佳的。

嗯。继续尝试吧,任何尝试都是有价值了。即时失败了,也可以知道这样做会失败。不管有没有成功,勇于尝试本身就已经是巨大的价值了

  1. 出于兴趣还是盈利目的做这个项目要想清楚;
  2. 目标用户是哪些,这些人在哪里,基数有多少,他们怎么知道你,怎么想办法让他们到你这里来;
  3. 同类竞品有没有,如果有,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有什么优缺点,你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转移成本有多少;如果有同类产品,研究它分析它模仿它超越它;
  4. 能给目标用户提供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不用你的产品,用其它什么工具是否也可以解决,你的需求是不是伪需求?
  5. 能不能做个 1 分钟的使用视频,介绍这个产品的特点;
  6. Reddit 发了没反应,Indie Hackers 试了没,Twitter、Facebook 那,Google SEO 有没有可能,有没有所有想到的都试了一遍?
  7. 如果还是不甘心,想再试试的,别再打磨产品技术细节了,多想一些上面的问题;
  8. 我说的可能也是错的,仅供参考!加油,还是很棒的,尝试了,迈出了第一步,至少比摸鱼强。 😃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 注册新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