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1:
#7 楼 @cloudqq http://mednoter.com/I-have-a-great-idea.html
楼主有代码,应该算起步了。
#5 楼 @blacktulip 我花了很多时间找一些跨平台的方案,最后觉得还是 native 最好,如果一不小心做大了,再招人也容易。跨平台看上去很美,Hello World 一个比一个好,具体实施上就要 一处编译,到处调试
了。
比如说,跨平台方案 http://www.smartface.io/ 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在跟 xamarin 及 native 的对比中: http://www.smartface.io/smartface-app-studio-vs-xamarin-c-sharp-javascript-based-cross-platform-native-frameworks/
Community 那一栏 Xamarin 可以算 Large,smartface 只敢号称 Medium, Medium 就是这个水平:http://stackoverflow.com/tags/smartface.io
这怎么让人放心,这公司明天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我怎么可能把自己的代码放在这个篮子里?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不小心就成功了的,要有毅力,我从楼主的表述中只能看到找人打牌的语气,这样造轮子,真的会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楼主要想开始一番事业,就要表决心,秀准备,如果大家都看不出你有豁出去的态度,怎么让别人跟随你!
不是打击楼主,这事靠个人有点困难,除非你想全职,然后找投资。
就算你产品现在已经 1.0,跨平台方案你是第一的,但没有社区,没有教程,没人会有兴趣,光个文档就要 n 个人写。http://developer.xamarin.com/ 这是文档应该有的标准,就算这样的文档和社区,还不能叫完美。
软件不可能没有 bug,如果一个开发者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 google 都没有任何同病相怜的人,那就会很悲剧。
另外,最重要的是有实例,至少要有很多公司用你的代码做出东西来了,可以让大家对你有信心,不然你不更新代码了怎么办,难道靠程序员业余时间给你贡献代码?
国内的 CrossApp 好像已经很不错了,但依然门可罗雀,问题就是文档和实例。
我还有个 2008 年的开源项目在上面,因为不维护了,想着怎么删除,现在好了,省事了。 不过很多采集站采集了 Google Code,还是没法根除。
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5/03/11/git-etiquette/ 你本来不该知道这些的,可是现在我们没有更好的工具,所以你跟着做一遍就大概知道了:
$ mkdir temp
$ cd temp
$ git init
$ echo "aaaaa" > a.txt
$ git add *.txt
$ git commit -a -m "add one file on master"
$ git branch
* master
# git branch testing 这个命令只创建分支,一般用下面的,创建并切换到分支
$ git checkout -b testing #这时相当于把当前的master做了一个快照, 取名为testing,并切换到 testing
$ git branch #显示当前的分支, 一共有两个, 一个master, 一个testing, *号表示用户所在的分支
master
*testing
$ ls
a.txt
$ echo 'bbbbb' > b.txt
$ echo 'ccccc' > c.txt
$ git add *.txt
$ git commit -m 'added two files on testing '
[testing 8bd6d8b] added two files on testing
2 files changed, 2 insertions(+), 0 dele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b.txt
create mode 100644 c.txt
$ ls
a.txt b.txt c.txt
$ git checkout master
Switched to branch 'master'
$ ls
a.txt # b.txt c.txt 不在 master 上
$ git checkout testing # 回去 testing 看看
Switched to branch 'testing'
$ ls
a.txt b.txt c.txt
@zhaozijie
html_safe
也不是绝对不能用吧,自己有些 html 代码要拼装的时候,还是经常会用到啊。
#9 楼 @shangrenzhidao IE 下就不会任意拉长,youtube 是定制的,你可以看一下 html 代码
这个笑话没笑果,老中医说完最后一句话,那还不挂了,应该是日本兵回日本后,看医生,这样好点
#10 楼 @blacktulip 刚来上班,先无聊一下,醒醒脑
--- 删除 ---
#16 楼 @davidzhu001 个人用 rbenv,很多人也用 rvm,我相信很少人用 homebrew 装 ruby
#6 楼 @hxh1246996371 的确,刚来上班不想做正事
#10 楼 @davidzhu001 作为一个遇坑的人建议直接按标准化流程来。
15 寸都觉得小,老婆的 13 寸我都不想用,12 太小了,当 pad 吗?
我原来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后来只花了几百块钱解决了:
我换了块更省电的主板,希望能把钱省回来。
#17 楼 @small_fish__ 任性不行啊,一个 10 美元,一个月才 3000 美金,可能有一两个稍贵点,5000 美金到顶了。
人家还有 50 个程序员呢,哪个程序员不比服务器贵。
@baypm2014 应该是后面追尾的人全责吧,给你赔车的修理费了吗?
看了一下 Slides, 好强大,好折腾,都自己定制啊
#4 楼 @Rei #5 楼 @kgen #6 楼 @flowerwrong #7 楼 @zlx_star
谢谢楼上各位,找到原因了,是 devise 引入了 Responders
devise (3.4.1)
bcrypt (~> 3.0)
orm_adapter (~> 0.1)
railties (>= 3.2.6, < 5)
responders
thread_safe (~> 0.1)
warden (~> 1.2.3)
http://guides.rubyonrails.org/4_2_release_notes.html#respond-with-class-level-respond-to https://github.com/plataformatec/responders
Responders 还不错,很 dry
@chairy11 以前就看过这个帖子,因为跟自己无关,忽略了: https://ruby-china.org/topics/23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