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昕华,UCloud 创始人,曾是中国著名“黑客”,破解过中国互联网领域早期的各种系统,经历过“看到人家的系统就手痒”的青葱岁月,是著名的“曹政 QQ 群”中的一员 (《创业邦》杂志在 2013 年 1 月期《吴洪声:4000 万嫁给腾讯》一文中曾提到)。
创业两次后,他被华为“收编”,全力投身于“反黑客”工作,此后又先后受到马化腾、陈天桥的亲自邀请,并且在盛大完成了个人转型,创办“盛大云”,开始尝试面向创业者的云计算服务。
2012 年,季昕华放弃了“盛大云”CEO 的职位,创办 UCloud,以一家创业公司的身份去做云服务。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对此,为人乐观,总是乐乐呵呵的季昕华认为自己是“傻人做傻事”。
我最早做过黑客,学习过各种黑客技术。其实在国外,黑客是一个正面的概念,只是国内很多人把黑客和破坏放在一起,所以就显得有些“黑”了嘛,像我都不太敢穿黑衣服。
我是上大学期间才接触计算机的。1996 年在同济大学念书,第一次进机房时,都不知道开关在哪里,按遍了键盘上每一个键,看屏幕还不亮,就怀疑电脑是坏的。当时觉得计算机挺有意思,能按照你的思维做很多事情,就产生兴趣开始自学。到大二的时候,我的计算机水平已经不错了,在学校里面做网管,也有机会接触到各类服务器。
听网上的人们聊黑客,我觉得能够突破别人的防护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刚开始做黑客,我看到什么系统都想进,每天都在找各种漏洞,比如服务器、门禁,甚至 ATM 机。
到大三的时候,我开始自己创业,做的是网络教育,利用爬虫技术,把全中国所有的网校试题都拿下来,形成一个大型试题库,然后再写好程序自动出题。例如用户是几年级的,想考托福还是英语四级,可以给他们出相应的题目。
这个网站叫 EEEE.com,我们叫 4E,就是“仕易”,中国有句话“学而优则仕”,在我们网站学习好了,就很容易做官的意思。不过网站上线两年后就关掉了。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网站是从哪儿来的,因为试题都是随机出的。
那个时候想做互联网教育必须依赖于学校,我没有学校背景,就和女朋友一起去了深圳。我和朋友们创办了一家安全公司,帮证券机构或者政府部门做安全防范。后来这家公司被收购了,对方让我去北京,但我拒绝了。其实我这个人最初没有非常大的目标,就是觉得做黑客挺有意思,我女朋友说这样不行,她觉得我很聪明,得找个地方认真工作。在小公司工作,生活经常很不规律,她建议我去华为锻炼一下。
进华为的时候很搞笑。华为从来没招过黑客,而我是以黑客的身份,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讨论了很长时间才把我招进去,他们在考虑能不能管得住我。进入华为,我算是被“收编”进去了,以前我更像是在“混江湖”。
华为设立了一个安全部门,防止研发文档、源代码被窃取,我觉得有点类似于“克格勃”。华为之前有一些团队自己出来创业,把原来的代码拿走,那个案子在 2003 年很有名。我听说这类事件可以诉诸法律,为此还自学了法律,研究了知识产权。
2003 年的时候赶上 SARS,我把防治 SARS 的思路放到网络安全里面去:为了预防 SARS 传染,到哪儿都要先检查人的体温,体温高了就需要被隔离,同样道理,如果你的电脑需要接入网络,可以提前检查一遍,如果有问题就放在隔离区。为此我们设置了一个专利,我希望把这套思路落实为产品,认真地去经营。但是任正非认为安全部的重点在于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两年之后,腾讯希望我加盟,还是去负责安全。那时的腾讯还是个小公司,我当时觉得它就是一家做聊天工具的公司,对社会没有太大贡献。腾讯 CTO 张志东请我吃了一顿饭,他们的看法是,在未来,在互联网上“玩”也是生产力,互联网能够为社会带来很大的变革。
我刚到腾讯后,连续两年的春节都是在公司里过的,因为春节是最容易出网络问题的,基本上都是晚上八点钟回家吃个饭,吃完饭继续在公司里面值班,大家都叫我“首席值日官”。
到了腾讯之后,生活变得很刺激,技术挑战也很大,每天都需要搞定很多次被攻击事件,感觉你的对手一个个都躺在脚下。就像以前的武功高手一样,全世界的武功高手都会来找你 PK,觉得不够了再去改进、提高。
在腾讯的时候,经常和黑客打交道。有一次见到一个写木马的黑客高手,我问他,像你这么牛的高手,为什么还要去写木马呢?他说自己是中专毕业的,去各大公司找工作都没有人要,为了生存,只好干这个。他的回复改变了我的职业。我希望能有一个平台,让有能力写代码的技术人员合法的赚钱,就像淘宝让很多家庭妇女开店赚钱一样。这时候刚好盛大陈天桥陈总找到我,他以“起点中文网”为例,让一个有能力写小说的人,可以在家里就能够每个月赚一二十万元。盛大让我来建立一个类似的技术平台,让一些能写代码、开发网络游戏的小团队、小公司利用盛大的支付、运维、安全、渠道等资源发展起来。而那时候腾讯还没有推出开放平台。
他的话很打动我。在我加盟盛大之后,希望可以让除了游戏之外的公司也到开放平台来,有能力写代码就有能力赚到钱,2009 年我开始筹划盛大云。陈天桥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列为 2010 年的盛大的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我的打工生涯一直很顺利,或许是我的运气好,领导们对我也很照顾。截止到创业之前,我想做的事情几乎都做成了,包括在华为设计独创的安全产品,在腾讯参与起草《刑法修正案》,跟国内外的高手对抗,还有在盛大从自己一个人开始创建云计算公司等。
在盛大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自己有了一点理想。做云计算的人其实蛮傻的,聪明的人不会干这个活儿。但是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些傻人做傻事儿的,我的英文名叫“Benjurry”,就是“笨极了”的意思,我这个笨人来干这样的傻事挺合适的。 现在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内最大的、中立云计算平台,让类似于 DropBox、Instagram 这样的公司成长起来。我希望我的产品像自来水一样,有谁知道自来水是哪个厂出来的?很少人会知道,但是它能让你拿来饮用,可以让你做排骨汤。
目前中国目前 90% 以上的份额都是 IDC 的,多数创业公司还没有用到云计算服务。2012 年中国 IDC 的设备费用将近 200 多亿元,我估计云服务的份额还不到 6 亿元吧。而那 6 亿元中,多数人都在用阿里云、盛大云,还有一些小的 VPS(虚拟专用服务器)。其实我们这些云计算公司目前有共同的目标:把整个产业做起来,替代 IDC。
中国有几类公司在尝试云服务:以电信、联通和移动为主的运营商、IDC 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华为等设备厂商。其中,互联网公司技术不错,而且懂得互联网领域做产品的思路,例如阿里云、盛大云。但这个业务会面临“中立性”的问题。做电子商务 B2C 的公司会把数据放到阿里云上面吗?美国最大的云计算运营商是亚马逊,我们分析过它排名前 20 位的用户,没有一家是做电子商务的。既使是在美国,法制很健全、信用很好的情况下,电商平台一样不太敢把它的东西放到亚马逊的平台上去。
而盛大的思路是做内容,希望能快速出成绩,而云计算是需要至少三五年来培养的,我觉得盛大并没有这个耐心。于是我就自己出来创业。
创办 UCloud 之后,发现以前在大公司打工,擅长做的是从“1-9”的工作,“0-1”的工作是没有经验的。从公司注册、找场地、装修、招人、研发什么问题都要自己做。最大的困难就是小公司如何招牛人的问题,幸好有当初在腾讯的几个好朋友莫显峰、华琨他们的支持。目前公司已经汇集了一些之前在腾讯、盛大云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的骨干。上海本地人更喜欢稳定的工作,特别希望去外企。有一天我们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想要来 UCloud 的年轻人的老爸给我打电话,他说看你们公司确实不错,但是听说经常加班?我说是的,他说如果这样自己的孩子还是不要来了。
作为创业公司,我们非常愿意和别人合作。整个 Iaas 市场包括很多环节,如云计算、云存储、CDN 等,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公司在做,例如又拍云主要是做图片存储,而我们可以主要来做块设备存储,我们跟又拍云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在 CDN 方面我们与蓝汛合作,测试方面与云测合作,域名解析与 DNSpod 合作。
我认为创业一方面要看形势、看方向,另一方面是内心要很强大。我这个人很乐观,我笑的时候特别多,笑的声音也很有个性,别人一听我的笑声就知道“笨总来了”。
在盛大的时候,员工考核、升职不是根据老板来定的,而是完成了某个事情,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我女儿前一段时间很怕游泳要把头放到水里面去憋气。我就和他来玩“过关”游戏,总目标是把头放到水里面待 5 秒钟,共分 7 个关,每过一关就有奖励。后来女儿学会游泳了。
创业心态一定要好。在我看来,各种困难都是游戏中的 Boss,小困难迈过来了,你的经验值少一点,如果大困难过去了,你的经验值就多一点。就像马云一样,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成立了一个大公司。任何困难都是对你的考验和挑战。
华为是狼性文化、加班文化,为了一个项目能够调集全公司资源,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是“灰度”,在任正非看来,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除了好人就是坏人,不应该有一刀切的做法。后来我还把这种思想引入了腾讯、盛大,发布一个产品,按照功能、用户群来划分,先小部分来尝试,尝试之后感到被印证了再扩大,这就叫灰度发布。
我在华为还学会“做没技术含量的事情”。我原来很看不起打补丁的工作,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后来发现,重复做简单的事情太有价值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当它的规模上去之后,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一台服务器和管理 100 台服务器不一样,而量变一定会产生质变。
我觉得腾讯的文化很好,是我最尊敬的公司,对我的成长帮助特别大。腾讯不是逼你做什么事情,而是让员工自发做事情,甚至不用去引导。
腾讯会让员工尽量跟用户接触,用户的肯定是对员工最好的鼓励。有时候做一个事情会想,我的一个动作可能影响到全国几亿个网民,那种成就感就油然而生。新来的员工会听客服电话,听用户的各种抱怨、投诉,几乎所有员工都养成了 24 小时开机的习惯。
盛大的优势是,陈天桥的战略眼光非常准,如果他说未来要有什么样的发展,50 个预测中,有 20 个能够被验证。盛大希望成为“网络迪士尼”,围绕着整个产品生态链来做,从版权的产生到音乐、影视、游戏、主题公园,后来准备将“盛大在线”作为底层技术性公司,上面是内容公司。但是从执行上,比较难落地。另外,“游戏式”管理是我在管理方面学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