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吓人… 不行注册个 1000 元的公司好了
我做了个个人工具,隐藏在子域名里。首页就是个静态页面。
前端作为接口使用者,在接口设计上没有话语权,就这样。
五笔和表形码,差不多都是这个思路吧。
kimi 可以。而且 AI 的翻译相对比较准确流畅。
看样子要学着 Java 来搞各种“层”,培养照猫画虎工程师。
它已经告诉你答案了。
现在连换一门语言写都能被叫作重构了。
TDD 感觉更像一种设计手段,强迫你写出容易测试(易用)的接口。
文中对“为什么要测试驱动开发”的回答,其实只是在回答“为什么要写测试”。
另外测试不是重构的前提,没有测试也可以重构。
最后多数人嘴里所谓的“重构”其实不是重构,重构其实都是些很小步很细碎的代码移动、提炼等等操作。重构严格按步骤来的话,本身完全不改变程序逻辑,原来逻辑是错的重构后还是错的,原来是对的还是对的,所以其实也就无所谓测试。
还有写不出来 10 行以内的简单方法可能也容易依赖这些特性吧。毕竟代码写得复杂,脑容量就不够了。
一直 Vim + NERDTree
最近也在被强迫使用 TypeScript。Ruby 和 JavaScript 用久了,总觉得 强类型(被博客带歪了) 静态类型提供的那些约束本该是程序员自己的意识,主动思考还是被动思考的差别罢了。
我觉得程序员写代码时的思维应该是主动的、清醒的、活跃的,而不是被动的、怠惰的。
另外,没看明白什么叫“不能正确处理代码接口”?
等你刚问完、讨论完、开完会,他们会问你“快开发好了吧”。
Struts 1 默认用的 .do,不过这个其实 Servlet 都可以随意配置,改成 .html 都行。
另一条路子:独立开发,爱用啥用啥。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别在意这些细节。
根据本帖讨论的内容搜到一个帖子:http://129.226.226.195/post/24983.html 为什么将 Python 用于高性能/科学计算(而不是 Ruby)?
不过读着像是机翻。
这套方法似乎必须依赖 SCSS 来实现是吗
原来如此。
我之前拿 JSON:API (有点类似 GraphQL) 对比了一下传统 API.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理解错,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感觉这种方式几乎是直接把后端的模型暴露给了前端,前端在知道后端的模型之后,可以直接根据规范针对已知的模型进行种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按属性排序、按属性过滤、列表、分页、查看详情、删除、更新等。如果再定义了模型间的关系(比如 has many comments),还可以通过 side loading 和 side posting 的方式对模型及其相关联的模型同时进行查询和修改,可以自由控制数据的粒度,似乎也省掉了很多前后端沟通。这样基本上弱化了后端的功能,后端直接退化成了一个对象数据库。
跟传统 API 的区别在于,传统 API 返回的某些字段可能是后端计算之后返回的,JSON 结构也可能跟后端模型不完全一致。如果直接返回原始模型给前端,这样的计算工作会被放到前端,一些业务逻辑也都往前端移了,最终的结果是前端计算量和代码工程量都变大。而一个项目中,前端可能有很多种实现,比如 HTML, Android, iOS 等,这些前端的工作量都跟着变大的话,感觉不是很划算。我没有在项目中使用 JSON:API 和 GraphQL 的实战经验,这只是我在粗略了解 JSON:API 之后的一些推测,不知道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确保后端返回的 json 和前端 ts 里的 json 是相同类型的”不是太理解。在我看来 API 是个契约,它一变动,前后端都得跟着作调整,你的意思是把这个前后端开发者协调的过程给省掉吗?不太明白是打算解决什么问题。
你说的这些 REST 的缺点,JSON:API 似乎都补上了。
大公司的人,是不一样。
类似这种帖子我总想问一句:然后呢
福州居然有用 Ruby 的
母语和英文还是两回事的。当然,也不排除你的英文达到母语水平。
如果 1 楼的方法能行,用浏览器能下载只是用命令行 curl 访问不了,说明你是翻过去的。
这样的话装个 proxychains 再配置一下,然后 proxychains curl -k -sSL https://get.rvm.io | bash -s stable
我觉得面向对象是一种比较好的管理复杂度的方法,贫血模型本身很反面向对象,没有对数据进行细致地分类,很容易出来一堆长参数列表的方法,那些 manager 也很容易被设计成单例或者干脆就是只含静态方法的类。而这些方法里边的逻辑本该可以被更好地组织起来。
哈哈,说白了我个人比较排斥贫血模型。
那难怪了 ~ 话说现在前端有没有类似的框架?我前段时间琢磨着拿 Backbone 配合独立的 virtual DOM lib(例如 maquette)用起来算了。